[實用新型]一種斷路器操作機構的手動操作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46743.8 | 申請日: | 2007-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230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雍先康;彭昆明;顧水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71/50 | 分類號: | H01H71/50;H01H71/54;H01H3/20;H01H3/30 |
| 代理公司: | 溫州甌越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阿寶 |
| 地址: | 325600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斷路器 操作 機構 手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動操作機構,尤其是指一種用于斷路器操作機構儲能的手動操作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斷路器操作機構手動操作裝置由手柄從上向下繞轉軸旋轉一定角度旋轉,旋轉一次,就實現了對操作機構進行一次儲能操作,手柄上裝有一掣手,它帶動在轉軸上的棘輪,棘輪與轉軸緊密配合,在操作機構的右側板上裝一掣手,當第一次儲能完畢,側板上下方的掣手將防止棘輪復位,手柄在復位彈簧的作用力下始終回到初始狀態,具體的斷路器操作機構手動操作裝置,如圖1所示,其手柄和棘輪設在同一轉軸上,其中手柄與轉軸成旋轉配合,棘輪與轉軸成軸向固定配合,在棘輪的側邊設置有兩組掣手機構,該兩組掣手機構構成棘的單向旋轉,從而實現轉軸在一定條件下的單向旋轉;上述結構的斷路器操作機構手動操作裝置存在以下一些缺陷:1、通過這樣設計,手柄外徑很大,手柄放入面罩的槽內,取手柄時不容易操作;2、由于手柄直接加在轉軸上,操作力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方便、操作力小,動作可靠的新型斷路器操作機構的手動操作裝置。
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斷路器操作機構的手動操作裝置,包括有安裝板、手柄、轉軸、棘輪和掣手機構,其中轉軸穿過安裝板設置,所述的棘輪軸向固定設置在轉軸上,所述的掣手機構與棘輪配合構成棘輪單向轉動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的尾端套設在安裝軸上,安裝軸穿過安裝板設置,所述的手柄上設置有帶動掣手機構轉動的連桿,所述的連桿一端鉸接在手柄上,其鉸接點靠近且偏離安裝軸的軸心,另一端活動連接在側板上。這樣通過杠桿的原理可以使手柄轉動時更省力,操作靈活。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手柄的尾端設置有復位扭簧,所述的手柄的頂端設置有鎖扣裝置,這樣可以對未在工作的手柄進行鎖定,可以有效的防止誤操作,另外鎖扣裝置一解鎖,手柄就可以被復位彈簧彈出,使用非常方便,克服現有技術中的需要用手指摳手柄的麻煩,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我們也可以不設置復位彈簧。所述的掣手機構包括有設置在棘輪兩側的側板,以及設置在兩側板之間的掣手和卡簧,所述的側板套設在轉軸上并與之構成轉動配合,所述的掣手通過卡簧與棘輪構成棘輪單向旋轉配合,這種方式操作穩定,帶動棘輪轉動省力。
本實用新型的再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鎖扣裝置包括有底座、推鈕、推桿和彈簧,所述的推桿設置在底座的容腔內,推桿與容腔底側之間設置彈簧,所述的推鈕的一部分卡接在推桿的卡槽內,所述的推桿隨推鈕的下拉與釋放與手柄頂端的鎖定孔構成鎖定與解鎖配合,采用這種方式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我們也可以采用其它鎖扣裝置,如普通的家用鎖或插銷等。
本實用新型的再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安裝軸的穿過安裝板一端套設有安裝套,復位扭簧套設在安裝套上,復位扭簧一端抵觸在固定設置在安裝板上的銷釘上,另一端固定抵觸在手柄上的容置槽內,通常采用這種結果比較簡單,特別是安裝鈕簧比較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再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掣手一端鉸接在側板上的銷釘上,另一端活動架設在棘輪上,卡簧與掣手配合構成掣手與棘輪抵押配合,所述的安裝板上另設置有防止棘輪反轉的止掣手,該止掣手一端鉸接在安裝板上,另一端活動假設在棘輪上且該端頭與安裝板的銷釘之間設置有拉力彈簧,這樣可以很好的防止棘輪反轉,并且又不影響棘輪的正轉,該方式簡單易行,安裝方便。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鎖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柄帶動掣手機構旋轉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手柄的安裝復位扭簧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未經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467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