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鋁合金輪轂的鍛造模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46713.7 | 申請日: | 2007-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9872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徐國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國興 |
| 主分類號: | B21J13/02 | 分類號: | 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聶漢欽 |
| 地址: | 214026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鋁合金 輪轂 鍛造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鍛造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鋁合金輪轂的鍛造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鋁合金輪轂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汽車領域,國內通常都采用鋁合金壓鑄工藝來生產鋁合金輪轂的坯料,鑄造工藝生產出的鋁合金輪轂難免存在鑄造缺陷以及機械性能較低的問題,因此,鋁合金鍛造工藝取代鋁合金鑄造工藝應用于汽車鋁合金輪轂坯料的生產勢在必行。在現有技術中,與汽車鋁合金輪轂相近尺寸和重量產品的鍛造工藝中所使用的鍛造模具通常采用整體上模和整體下模的結構,模具損壞后的維修和更換的費用巨大。另外,一般經過鍛造模具鍛打的坯料都會有飛邊,在經過模鍛工序后還要有一道切除飛邊的工序。因此,需要花費較多的模具費、電費、人工費,切除飛邊所產生的大量廢料也會產生巨大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模鍛后坯料無飛邊并且維修費用較低的汽車鋁合金輪轂的鍛造模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鋁合金輪轂的鍛造模具,包括上、下模架及分別安裝其中的上模、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由依次嵌套安裝的上中心錘頭、上模內圈、上模中圈、上模外圈構成,上模外圈固定安裝在上模架中;所述下模由依次嵌套安裝的下中心錘頭、下模內圈、下模中圈、下模外圈構成,于下模內圈及下模中圈的下方裝置墊鐵,下模外圈固定安裝在下模架中;模具在成型閉合時,上中心錘頭、上模內圈、上模中圈分別與下中心錘頭、下模內圈、下模中圈的位置相對,構成鍛模型腔,上模中圈唇口的外壁伸入下模中圈唇口的內壁6~8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
1.鍛造模具上模采用嵌套安裝的上中心錘頭、上模內圈、上模中圈、上模外圈的結構,下模采用依次嵌套安裝的下中心錘頭、下模內圈、下模中圈、下模外圈的結構,在模具出現磨損或損壞的情況下,僅需維修或更換磨損或損壞的部分,減少了模具的維修費用。
2.在最后的一次鍛打坯料延展到模具型腔的周邊時,上下模的唇口已經閉合,因而不會產生飛邊,因此省掉了切除飛邊的工序,節省了較多的模具費、電費、人工費,也不會有因飛邊而產生的廢料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鍛造模具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上模架3、下模架4、上模1及下模2,上模1由依次嵌套安裝的上中心錘頭101、上模內圈102、上模中圈103、上模外圈104構成,上模外圈104用螺釘固定安裝在上模架3中,由圖1中可以看到,上中心錘頭101、上模內圈102、上模中圈103通過軸肩或臺階由上模外圈104壓緊在上模架3中。下模2由依次嵌套安裝的下中心錘頭201、下模內圈202、下模中圈203、下模外圈204構成,墊鐵205裝置于下模內圈202、下模中圈203的下方,并處于下模外圈204的中心部位,下模外圈204用螺釘固定安裝在下模架4中,下中心錘頭201、下模內圈202、下模中圈203及墊鐵205安裝于下模外圈204內,不需固定。模具在成型閉合時,上中心錘頭101、上模內圈102、上模中圈103與下中心錘頭201、下模內圈202、下模中圈203構成鍛模型腔5,上模中圈103唇口的外壁伸入下模中圈203唇口的內壁6~8毫米(如圖1中A尺寸)。在模鍛過程中,坯料不斷向鍛造模具四周延展,在最后一次鍛打坯料延展到模具型腔的周邊時,上下模的唇口已經閉合,因此不會產生飛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國興,未經徐國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4671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卡自動服務終端系統及其應用方法
- 下一篇:票據的鑒別方法、裝置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