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極柱超級電容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46455.2 | 申請日: | 200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744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蘇迎東;凌付冬;孫全;楊寶峰;黎彬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雙登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G9/00 | 分類號: | H01G9/00;H01G9/008;H01G9/0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526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極柱 超級 電容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級電容器,屬于功率型電子元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超級電容器是近年來隨著材料科學的突破而出現的新型功率型電子元器件。它填補了普通電容器與電池之間的比能量與比功率空白,具有高至數千法拉的電容量,同時還具有安全可靠、適用范圍寬的特點,是改善和解決電能動力性能應用的突破性元器件。超級電容器還是一種綠色環保型產品,節能、環保,對使用者和環境都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是一種健康的電源產品。超級電容器在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混合燃料汽車和特殊載重車輛)、電力、鐵路、通訊、國防、消費性電子產品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市場潛力,被世界各國所廣泛關注。
超級電容器相對于普通化學電源如鉛酸電池、鋰電池具有優異的大電流放電性能,具有很高的比功率。但現有超級電容器由于結構和工藝的限制,其內阻往往偏大,降低了產品輸出功率,影響產品的實際使用效果。目前市面上的超級電容器均采用單極柱結構,由于極片表面的微電流首先匯集到集流體上,再通過匯流條流向極耳處,再由極柱輸出,單極柱結構中的單極耳承載的電流非常大,同時電子移動的距離較遠,集流體本身的電阻較大,這樣就會導致超級電容器工作電壓偏低,大電流放電時,發熱現象嚴重,安全可靠性較差。當極片面積增大時,這種效應尤為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超級電容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內阻小、大電流放電性能好,而且組合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的雙極柱超級電容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雙極柱超級電容器包括正、負極片、正、負極柱、殼體主要部件,正、負極片通過匯流條和極耳分別與正、負極柱相連接,改進之處是所述正、負極柱有兩組,分別置于殼體的上側面和下側面,每片正、負極片的匯流條上焊有兩個極耳。
上述匯流條為環形結構,焊接在正、負極片的四周,極耳焊接在環形匯流條的上、下兩側;最佳方案是極耳焊接在匯流條的對角線位置;所述正、負極柱為帶有外螺紋的螺柱或由螺柱與活節螺母構成。
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環形的匯流條將集流體上電流迅速匯集,分別流向極片的兩個極耳處,微電流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電流可被瞬間放出;同時由于電極極片有兩個電流輸出方向,集流體上電子流過的距離變短,雙極柱的分流作用使得電容器的總體內阻降低,大電流放電性能得到提高。
同時該超級電容器極柱采用活節結構,不需要額外的連接條連接,不存在連接條的電阻影響;極柱之間通過活節螺母直接緊固連接,組合方便,整組超級電容器的連接強度較高,連接內阻很低,有利于提高超級電容器組的大功率輸出性能,提高安全可靠性。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殼體1的內腔設有電極極片2和夾在相鄰極片之間的隔膜3,并注入電解液,極片中的正、負極片相間設置,極片的四周焊有鍍鎳鋼帶形成環形匯流條4,正、負極片的匯流條上、下兩側對角線位置分別焊有一對極耳8,殼體的上側面和下側面各設一組正、負極柱,其中上側面極柱由螺柱5和活節螺母6構成,下側面極柱由螺柱形成,上、下正、負極柱分別與正、負極片上的上、下極耳相焊接,殼體上側面還設有安全閥7。經測試對比,該雙極柱超級電容器的內阻比相同容量的單極柱超級電容器內阻下降30~40%,大電流性能有較大提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雙登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雙登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464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激光復印機的碳粉筒
- 下一篇:超聲波流量計用耐高溫換能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