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刨鋼件T型槽后翻屑刀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43060.7 | 申請日: | 2007-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9501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06 |
| 發明(設計)人: | 許蔚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鍛壓機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D13/00 | 分類號: | B23D13/00;B23D3/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601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刨鋼件 型槽后翻屑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刀具,更具體地說是用于在刨床上加工鋼材料,尤其是在龍門刨床上為大型鋼件開全直通式T型槽的刀具。
技術背景
目前,在刨床上加工鋼件T型槽,采用的是以硬質合金為材質的平頭刀,也就是刀的正面為平面,隨著刀頭向前推進,不斷在正面出屑。這種形式所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一方面因刀頭體積大,難以對入直槽內,另一方面,在“T”長槽的加工中,不斷增加的切屑堆積在刀頭的正面,使刀頭的推進越來越困難,甚至不能繼續加工,也因此大大增加了刀頭損壞率,換刀頻繁,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加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尺寸精度難以控制,外觀難以保證質量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刨鋼件T型槽后翻屑刀,使得在刀頭向前推進時,能直接形成后翻屑,避免切屑在刀頭正面的堆積,保證“T”形長槽的加工順利,降低刀頭損壞率,從而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并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刨鋼件“T”型槽后翻屑刀由刀頭、刀體和刀頸三部分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在所述刀頭的正面,自刀刃所在一側起,向刀頭外側面及刀頭底面,按三角形削角,形成后翻屑斜面,三角形削角的頂點位于刀頭外側面和刀頭底面的棱邊上。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也在于:
刀刃自上而下具有向后的刃傾角。
后翻屑斜面在其自刀刃至刀頭外側面的方向上為內凹的弧形面。
刀頭底面在其自刀刃至刀頭外側面的方向上為向上傾斜的面。
在刀體與刀頸之間,以及在刀頸與刀頭之間采用“R”型過渡連接。
刀頭以W18Cr4V或W9Cr4V2為材質。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1、本實用新型在刀頭向前推進的同時,使切出的鐵屑順著刀頭正面的后翻屑斜面向后翻屑,極大地減少了切屑阻力,并隨著鐵屑的后翻快速帶走刀刃上的切屑溫度,使加工不再受到“T”形槽長度的限制。
2、本實用新型大大降低了刀頭的損壞率,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并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B向視圖。
圖3為圖1的E向視圖。
圖4為圖1的A向視圖。
圖5為圖1的C向視圖。
圖中標號:1刀頭、2刀體、3刀頸、4刀刃、5刀頭外側面、6刀頭底面、7后翻屑斜面。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施例由刀頭1、刀體2和刀頸3三部分構成。
圖4所示,在刀體2與刀頸3之間,以及在刀頸3與刀頭1之間采用“R”型過渡連接,可以有效增加切屑時的抗力。
圖1、圖3和圖5所示,在刀頭1的正面,自刀刃4所在一側起,向刀頭外側面5及刀頭底面6,按三角形削角,形成后翻屑斜面7,三角形削角的頂點8位于刀頭外側面5和刀頭底面6的棱邊上。
圖2所示,刀刃4自上而下具有向后的刃傾角,該刃傾角大小根據被加工材質的不同進行調整,可以設置為15°或大約15°。
圖3所示,后翻屑斜面7在其自刀刃4至刀頭外側面5的方向上為內凹的弧形面。
圖4所示,刀頭底面6在其自刀刃4至刀頭外側面5的方向上為向上傾斜的面。
具體實施中,刀頭以W18Cr4V或W9Cr4V2為材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鍛壓機床有限公司,未經合肥鍛壓機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4306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