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42599.0 | 申請日: | 2007-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942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春華;葉金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南汽汽車轉向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25/22 | 分類號: | F16H25/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陽 |
| 地址: | 211101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械式 循環 轉向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部件領域,是一種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
背景技術
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目前廣泛使用在輕型卡車上,隨著整車品質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及卡車出口的需要,其對轉向操縱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方向盤的自由行程有更嚴格的規定(遠高于國內要求:20度)。通過對影響轉向器性能的各個環節進行深入分析,以及對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零件結構及各零件的相互配合關系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現有的機械循環球轉向器普遍采用粉末冶金襯套滑動軸承作為轉向齒扇搖臂軸軸頸的支承,其傳動效率低,配合精度低,配合間隙較大,易造成扇軸部位漏油、方向盤自由行程大等質量問題,轉向器的返修率、三包損失均較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而提出一種可有效提高轉向器傳動效率、自由行程的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包括殼體、轉向螺桿、轉向螺母、轉向齒扇搖臂軸,轉向螺桿與轉向螺母為螺旋轉動連接,轉向螺母的外表面一側的齒條與轉向齒扇搖臂軸上的扇形齒輪相嚙合,轉向齒扇搖臂軸的兩端通過滾針軸承與轉向器殼體側蓋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為:本實用新型采用滾動軸承體作為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齒扇搖臂軸軸頸的支承,使得轉向器傳動效率和自由行程得到極大提高,轉向螺桿的自由轉動間隙由原來的7度降低到2度以下,傳動效率由原來的65%提高到72%左右,符合出口卡車的要求,填補了機械式轉向器的國內空白。整車的轉向操縱性能有了根本改善,轉向器的三包件降低90%,經濟效益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B部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包括殼體1、轉向螺桿2、轉向螺母3、轉向齒扇搖臂軸4,所述轉向螺桿2與轉向螺母3為螺旋轉動連接,所述轉向螺母3的外表面一側的齒條與轉向齒扇搖臂軸4上的扇形齒輪11相嚙合,轉向齒扇搖臂軸4的兩端通過滾針軸承6與轉向器殼體側蓋轉動連接。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結構如圖1、2所示,一種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包括殼體1、轉向螺桿2、轉向螺母3和轉向齒扇搖臂軸4,殼體1包括有上蓋13和側蓋14,轉向螺桿2與轉向螺母3通過螺紋螺旋轉動連接,轉向螺母3的一側為齒條狀12,轉向齒扇搖臂軸4上設有扇形齒輪11,扇形齒輪11與轉向螺母2的一側齒條狀12相嚙合,轉向齒扇搖臂軸4的兩端通過滾針軸承6與轉向器側蓋14轉動連接。
如圖2所示機械式循環球轉向器剖面結構,轉向齒扇搖臂軸4兩端的側蓋位置各裝有兩個軸承座5,軸承座5固定在轉向器側蓋上的軸承座的孔中,軸承座5內設有滾針軸承6。在轉向齒扇搖臂軸4的一端孔內裝有調整螺栓7,通過六角螺母8將其固定在轉向齒扇搖臂軸4上,調整螺栓7上套有調整墊片9,通過增減調整墊片9的數目使其能夠自由伸縮。調整墊片9外套有彈性擋圈10,以防止其磨損。
轉向時,方向盤帶動轉向螺桿2轉動,轉向螺母3在轉向螺桿2上移動,使轉向齒扇搖臂軸4轉動,帶動轉向搖臂左右擺動,從而帶動轉向橫直拉桿移動,使轉向輪左右擺動,實現整車的轉向。由滑動軸承改為滾動軸承后,轉向器總成的傳動效率得到提高,同時轉向器總成的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也相應提高,轉向器總成的質量水平提高了一個等級,極大的提高了整車的轉向操縱性能。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南汽汽車轉向器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南汽汽車轉向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425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鋪地海綿
- 下一篇:無線主動式單向與雙向天線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