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柴油機冷卻水泵的放水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41475.0 | 申請日: | 2007-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7826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25 |
| 發明(設計)人: | 唐良才;楊榮華;王文琴;逄大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P11/02 | 分類號: | F01P11/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賈海芬 |
| 地址: | 213002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柴油機 冷卻 水泵 放水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柴油機冷卻系統的放水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柴油機冷卻水泵的放水結構。
背景技術
柴油機工作時,與高溫燃燒氣體接觸的零件如活塞、氣門、氣缸套、氣缸蓋、噴油器等由于受熱而溫度升高,如不加以適當的冷卻,則會造成柴油機過熱,此時,過熱造成零件強度和剛度降低,使柴油機內正常配合間隙被破壞,運動件間的潤滑油變質和焦化,結果使得受力零件可能損壞,運動零件的摩擦和磨損加劇。因此需在柴油機上設有冷卻系統,通過水或風作為吸熱介質冷卻高溫零件。對于強制水冷的冷卻系統,是在柴油機機體上安裝有水泵,通過水泵來增加冷卻水的壓力,使水在冷卻系統內加速循環。該冷卻水泵如圖1所示,由安裝在水泵軸4上的皮帶盤1、軸承3、泵殼2、水泵葉輪5以及后部的后蓋6組成,皮帶盤1通過連接盤9與水泵軸4連接,柴油機曲軸通過皮帶與連接盤9連接,通過水泵軸4驅動水泵葉輪5將冷卻水增壓后,通過后蓋6上的側孔送至柴油機機體內的水道內。由于后蓋6上的側孔位于水泵的中上部,因此當柴油機完成作業后,水泵內會存有一定的余水。為防止冬天凍裂水泵泵殼,需要放盡水泵內的存水。雖然水泵底部設有放水螺栓,一旦用戶忘記放水,會因水泵內的積水而凍裂泵殼,影響柴油機正常工作。另外用戶拆裝放水螺栓的操作也較為麻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需用戶操作,在柴油機放水過程中就能放盡水泵內存水的柴油機冷卻水泵的放水結構。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柴油機冷卻水泵的放水結構,包括柴油機機體和安裝在柴油機機體側部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在泵殼上的后蓋其下部具有與內腔相通的水孔,柴油機機體對應的機體壁上具有通孔,設置在柴油機機體和后蓋之間的墊片上設有過孔,柴油機機體上的通孔和墊片上的過孔與后蓋上的水孔相貫通,且柴油機機體的通孔與柴油機機體內的水道相通。
本實用新型在原有水泵的后蓋、墊片以及柴油機機體進行改進,在后蓋的下部增設有水孔,且墊片以及柴油機機體上也增設有相通的過孔和通孔,因此當柴油機工作完畢后,水泵內的存水能通過水孔及過孔和通孔進入柴油機機體內,在柴油機放水的同時能自然將水泵內的存水放出,無需用戶操作,避免冬天凍裂水泵泵殼。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原冷卻水泵安裝在柴油機機體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冷卻水泵連接在柴油機機體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皮帶盤,2-泵殼,3-軸承,4-水泵軸,5-水泵葉輪,6-后蓋,61-水孔,7-墊片,71-過孔,8柴油機機體,81-通孔,9-連接盤。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柴油機冷卻水泵的放水結構,包括柴油機機體8和安裝在柴油機機體8側部的水泵,連接盤9連接在水泵軸4上,皮帶盤1安裝在連接盤9上,曲軸將動力通過皮帶盤1、連接盤9傳至水泵軸4上,泵殼2通過軸承3安裝在水泵軸4上,且水泵軸4上還固定安裝有水泵葉輪5,后蓋6密封連接在泵殼2的后端面,動力驅動水泵葉輪5轉動以增加冷卻水的壓力。連接在泵體2上的后蓋6其下部具有與內腔相通的水孔61,柴油機機體8對應的機體壁上具有通孔81,設置在柴油機機體8和后蓋6之間的墊片7設有過孔71,過孔71與水孔61相貫通,而通孔81則與柴油機機體內的水道相通,后蓋6上的水孔61以及柴油機機體8上的通孔81直徑在3~8mm,墊片7上的過孔71大于或等于后蓋6上的水孔61直徑,當柴油機工作完畢后,水泵內的存水自然通過水孔61、過孔71和通孔81流入柴油機機體的水道內,放盡水泵內的存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414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