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爐爐體軟水冷卻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40383.0 | 申請日: | 2007-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525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1 |
| 發明(設計)人: | 高成云;陶鑒;田新琰;李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B7/10 | 分類號: | C21B7/10 |
| 代理公司: | 馬鞍山市金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宗如 |
| 地址: | 243005***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爐 軟水 冷卻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爐爐體冷卻系統,尤其是涉及高爐爐體采用軟(純)水閉路循環系統的冷卻結構。
背景技術
合理的高爐爐體冷卻結構是確保高爐穩定順行和長壽的關鍵。目前,高爐爐體普遍采用的冷卻結構是根據高爐爐體冷卻設備的縱向分布特征,將其分成爐體下段、爐體中段和爐體上段,爐體下段是指爐底、爐缸部位,通常采用鑄鐵冷卻壁;爐體中段是指爐腹、爐腰和爐身下部,通常采用銅冷卻壁(板)或鑄鋼冷卻壁(板)或鑄鐵冷卻壁(板);爐體上段是指爐身中上部位,通常采用鑄鐵冷卻壁。同時配備軟(純)水密閉循環系統,軟(純)水冷卻從爐體下段一直串接到爐體上段對高爐本體進行冷卻,由于高爐爐體各段的軟(純)水流量不能獨立調節,導致各段冷卻強度與對應位置的爐體熱負荷不匹配,從而影響高爐穩定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能獨立調節高爐爐體各段的軟(純)水流量、實現爐體各段冷卻強度與對應位置的爐體熱負荷相匹配的高爐爐體冷卻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高爐爐體冷卻結構包括給水總管、分區給水環管、爐體冷卻設備、分區回水環管和回水總管,其中高爐爐體冷卻設備沿縱向分成三段:爐體下段、爐體中段和爐體上段;各段冷卻設備根據爐體大小分成數層;分區給水環管與爐體下段最下層冷卻設備之間、各層冷卻設備之間以及爐體上段最上層冷卻設備與分區回水環管之間都用配管連接。其結構要點是在爐體中段與爐體下段、爐體中段與爐體上段之間分別設有爐體中段分區環管和爐體上段分區環管;在爐體下段與爐體中段之間連接的每根配管上均接有一根支管,根據高爐爐體直徑大小沿周向將每根支管匯合到n(注:n≥1)個爐體中段分區環管;在爐體中段與爐體上段之間連接的每根配管上均接有一根支管,同樣將每根支管匯合到與其對應的n個爐體上段分區環管上。在每根爐體中段分區環管與爐體上段分區環管之間對應地接有爐體中段控水管;在每根爐體中段控水管與分區給水環管之間對應地接有爐體下段控水管;在每根爐體中段控水管與分區回水環管或回水總管之間對應地接有爐體上段控水管。爐體中段分區控水管與爐體中段分區環管、爐體中段分區控水管與爐體上段分區環管之間分別設有控水閥;
在上述的每根支管上設置切斷閥;在每根爐體下段分區控水管、爐體中段分區控水管和爐體上段分區控水管上設置切斷閥、流量計和控水閥。
本實用新型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效果如下:
由于在爐體中段與爐體下段、爐體中段與爐體上段設有控水管路系統;在每根爐體下段分區控水管、爐體中段分區控水管和爐體上段分區控水管上設置切斷閥、流量計和控水閥;爐體中段分區控水管與爐體中段分區環管、爐體中段分區控水管與爐體上段分區環管之間分別設有控水閥;爐體中段分區環管、爐體上段分區環管與配管連接的每根支管上設置有切斷閥。這樣可以獨立且靈活地調節爐體上段、爐體中段和爐體下段冷卻水流量,特別是爐體中段冷卻水流量,實現各段冷卻設備的冷卻強度與對應位置的爐體熱負荷相匹配,從而可有效防止爐墻結厚,更好地實現高爐生產的穩定順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現有高爐爐體軟水冷卻結構立面圖
圖2是圖1的展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高爐爐體軟水冷卻結構立面圖
圖4是圖3的展開圖
圖5是圖4的A部放大圖
圖6是圖4的B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從圖1和圖2可知,現有高爐爐體冷卻結構包括給水總管1、爐體冷卻設備、回水總管9,其中爐體冷卻設備沿縱向分成三段:爐體下段5,爐體中段6、爐體上段7;各段冷卻設備根據爐體大小分成數層;根據高爐爐體直徑大小沿周向進行分區n個(注:n≥1),每個分區設有分區給水環管3和分區回水環管8;分區給水環管3與爐體下段最下層冷卻設備之間、各層冷卻設備之間以及爐體上段最上層冷卻設備與分區回水環管8之間都用配管4連接,給水總管1與分區給水環管3之間設有流量計2a,從而構成高爐本體軟(純)水密閉循環系統,軟(純)水冷卻從高爐爐體下段最下層冷卻設備一直串接到爐體上段最上層冷卻設備對高爐爐體進行冷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403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