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壓重式抗浮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38022.2 | 申請日: | 2007-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139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梅國雄;宋林輝;周峰;梅嶺;周國凇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31/12 | 分類號: | E02D3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陸志斌 |
| 地址: | 210009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重式抗浮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礎抗浮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自壓重式抗浮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地下結構物的浮力問題已逐漸凸顯出來,基礎完工后,地下水位隨時間的推移逐漸恢復到正常水位,對基礎產生水浮力,導致結構變形損壞。
目前,地下結構物抗浮(或防浮)方法很多,其類型有:增加自重法(包括頂板壓載、基板加載及邊墻加載)、下拉法(抗拔樁和錨桿)、排水減壓法、以及利用土層與地下結構之間的摩擦力、利用廢棄的臨時擋土設施和延伸基板法等。現在實際工程的抗浮設計主要采用抗浮樁和抗浮錨桿兩種方法。每種抗浮方案各有利弊優劣,需要根據工程特點、地質情況、場地條件和環境等具體因素加以選擇。目前實際工程中常用的抗浮樁和抗浮錨桿,均是通過和基礎底板固定,當基礎底板受到水浮力時,提供抗拔力阻止建筑物上浮,但同時對基礎底板施加了一個作用力,造成底板結構截面加大或配筋量增加,提高了工程的造價。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抗浮效果好且工程造價低的自壓重式抗浮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壓重式抗浮裝置,包括壓重土體和基礎層,且壓重土體位于基礎層的下面,沿基礎層周邊在壓重土體四周及底部設有隔水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能夠降低工程造價并縮短施工工期。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隔水體,將壓重土體中的水力傳遞與外部隔斷,利用土重大于水重的特性,完全利用基底土層的自重進行抗浮,不需要設置抗浮樁,不僅起到了很好的抗浮效果,而且節省工程造價;另外,隔斷水力傳遞,還可以消除作用在基礎底板上的水壓力,從而降低底板中的彎矩,達到減小底板結構截面和鋼筋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并縮短施工工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圖。
以上的圖中有:1、建筑物的柱墻2、基礎層3、壓重土體4、隔水體5、現有地面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自壓重式抗浮裝置,包括壓重土體3和基礎層2,且壓重土體3位于基礎層2的下面,沿基礎層2周邊在壓重土體3四周及底部設有隔水體4。
在本實施例中,隔水體4為通過注漿方式形成的隔水板,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壓重式抗浮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計算壓重土體的厚度:根據基礎層上部所受載荷的大小以及基礎層所受的浮力大小,計算出保證基礎層和建筑物安全所需提供的抗浮力大小,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基底土層的物理力學參數確定所需的壓重土層的厚度,
b、隔水處理:沿基礎層周邊以及壓重土體底部設置隔水體,且隔水體的深度等于基礎層的深度和壓重土體的厚度之和,步驟b隔水處理中隔水體由注漿方式設置,具體的設置方法為:沿基礎層周邊和計算出的隔水體所需深度處注漿,使注漿層相互連接形成封閉的隔水體。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施工時,根據建筑物的柱墻1傳遞至基礎層2的荷載以及地下水浮力大小計算出所需壓重土體3的厚度,比如:(參照圖1)建筑面積為A的建筑物,上部荷載為F1,地下水水位為h0,基礎埋深為h1,隔水處理的土層厚度為h2,基底土層的浮重度為γ′,水的重度為γw,抗浮安全系數取2.0,則此時:
(1)建筑物的自重為:F1
(2)建筑物所受的浮力為:(h1-h0)γwA
(3)壓重土體提供的壓重為:(h2-h1)γ′A
要保證建筑物不上浮,并滿足使用功能,根據力的平衡關系可得:
(h2-h1)γ′A+F1=2.0(h1-h0)γwA?????????(1)
由式(1)移項可得壓重土層厚度h2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380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