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開關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34222.0 | 申請日: | 2007-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1779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06 |
| 發明(設計)人: | 彭鑫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13/04 | 分類號: | H01H13/04;H01H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16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開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關,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電子設備中的按壓式開關。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開關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設備中且越來越趨向于微型化發展。
與本實用新型開關相關的一種開關,其包括:殼體、注塑于殼體內的導電端子組、組裝于殼體內的作動機構、分別置于殼體兩端的操作體和彈簧,以及覆于殼體上的蓋體,其中作動機構嵌設有若干彈性端子。組裝時,首先將作動機構置入殼體內,接著將蓋體卡扣于殼體上,蓋體與殼體組合后兩者之間存在間隙,再將液態的粘膠滴于上述間隙內,粘膠固定后,使蓋體和殼體牢固接合。
然而該種開關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當將粘膠滴于蓋體和殼體的間隙內時,液態的粘膠可能沿著上述間隙流入設置在殼體內的彈性端子或者導電端子組的電性接觸面上并形成絕緣層,從而影響開關的電性導通。
鑒于以上弊端,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改良開關,以克服上述開關的缺陷。
【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性連接穩定且結構簡單的開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開關,包括:殼體、注塑于殼體內的導電端子組、組裝于殼體內的作動機構、分別置于殼體兩端的操作體和彈簧,以及覆于殼體上的蓋體,其中殼體上與蓋體接合的位置設有導流槽。
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開關相比,本實用新型開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殼體上與蓋體接合的位置設有導流槽,故,組裝時,將蓋體卡扣于殼體上,蓋體與殼體組合后兩者之間存在間隙,再沿著上述間隙滴入粘膠,粘膠從上述間隙滲透入上述導流槽內并通過導流槽排出開關外,而不會流到殼體內導電端子組的電性接觸面上,從而保證良好的電性導通,且這種開關結構簡單,利于提高開關的導通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開關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開關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開關的殼體和導電端子組的組合圖。
圖4為圖3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分別從本實用新型開關1的構成,組裝過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開關1的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開關1包括殼體9、注塑入殼體9內的導電端子組10、組裝于殼體9內的作動機構(未標示),分別置于殼體9兩端的操作體8和彈簧11、以及覆于殼體9上的蓋體7。
殼體9,包括箱體90及位于箱體90一端的筒狀體911,箱體90包括底壁96、由底壁96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四側壁91、92、93、94,以及由上述底壁96和四側壁91、92、93,94形成的向上開放的收容部D,筒狀體911的截面略小于箱體90的截面,且其為中空結構,并與箱體90的收容部D相貫通形成通孔95,與筒狀體911相對的側壁94上設有半圓形的缺口941,側壁91、92,93上與蓋體7接合的位置設有大體呈“U”字形的卡槽C,請結合圖4所示,相對的兩側壁92、93上卡槽C底端設有溝狀的導流槽E,其開口部E1開設在靠近上述缺口941的一端。
導電端子組10注塑且部分暴露于殼體9底壁96上,其包括:三對相互對稱設置且彎折成略呈90°的導電端子101、102,以及103。
作動機構,包括設有若干嵌槽(未標示)的絕緣本體4,部分嵌設入絕緣本體4內的可動端子5和終端端子6,以及發光二極管3,其中可動端子5,包括嵌入絕緣本體4內的固持部51及自固持部51一端彎折延伸形成的固持臂52,所述固持臂52凸伸出絕緣本體4并與殼體9底壁96上的導電端子103滑動接觸,終端端子6,包括嵌入絕緣本體4的本體部61及本體部61一端彎折延伸形成的支腳62,所述支腳62凸伸出絕緣本體4并與殼體9底壁96上的導電端子102恒接觸,所述發光二極管3包括燈體31及自燈體31一端垂直延伸出來的一對引腳32,且上述引腳32穿過終端端子6并嵌入絕緣本體4內。
操作體8,包括大體呈圓柱形的按壓部81及自按壓部81末端邊緣向遠離按壓部81的方向延伸的楔狀嵌入部83,其中按壓部81為中空結構,以容置發光二極管3的燈體31,且發光二極管3的燈體31與按壓部81之間留有一定空隙。
彈簧11,置于絕緣本體4和殼體9之間。
蓋體7,覆于殼體9上,包括置于殼體9上方的主體71及自主體71的一端向下垂直延伸的卡持部72,其中主體71自其邊緣向外傾斜延伸形成與殼體9的卡槽C配合的卡鉤B,卡持部72與殼體9上的缺口941配合卡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未經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342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