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鏈傳動鉆機氣液電子控制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31765.7 | 申請日: | 2007-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4728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鴻儒;孫曉娟;劉會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鴻儒;孫曉娟;劉會明 |
| 主分類號: | E21B44/00 | 分類號: | E21B44/00 |
| 代理公司: | 寶雞市新發明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鳳岐;席樹文 |
| 地址: | 721006陜西省寶雞***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鏈傳動 鉆機 電子 控制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鏈傳動鉆機氣液電子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鏈傳動鉆機具有傳動平穩,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安裝移運方便等諸多優點,在鉆機裝備技術不斷發展,尤其是變頻技術在石油鉆機中不斷應用的今天,仍然具有廣闊的市場。但現有鏈傳動鉆機的控制系統,基本采用手動操作氣、液控制閥,系統流程復雜,現場安裝閥件多,管線多,油田用戶安裝檢修不方便,鉆機設備間需要連接的控制管線總共有80根左右,兩人安裝管路至少需要半天,而且易出差錯,嚴重影響鉆機作業工期。此外,由于空氣的可壓縮性,控制管路過長造成氣動控制滯后,影響鉆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控制管路拐彎處容易積水,在冬天容易凍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設計一種鏈傳動鉆機氣液電子控制系統,將鉆機機械傳動與電-氣-液控制相結合,采用電-氣-液智能控制技術,并進一步集成化、模塊化,通過組合便可形成省空間、省配線、壓力損失小、效率高、響應快、可靠性好、便于維修的鏈傳動鉆機智能電-氣-液控制系統,大大提高鏈傳動鉆機的安全性,簡化鉆機控制系統結構,提高鉆機的可靠性,使鉆機使用符合HSE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鏈傳動鉆機氣液電子控制系統,其PLC控制器設置在司鉆房內,并車箱閥島設置在并車箱附近,司鉆房閥島設置在司鉆房附近,絞車閥島設置在絞車附近,觸摸屏及操作面板設置在司鉆房內,PLC控制器的多個控制端通過控制電纜分別與并車箱閥島、司鉆房閥島、絞車閥島及觸摸屏的控制端連接。操作面板的輸出端通過控制電纜與PLC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
PLC控制器的多個控制端通過PROFIBUS總線分別與并車箱閥島、司鉆房閥島、絞車閥島及觸摸屏的控制端連接。PLC控制器的電源端與UPS的輸出端連接,UPS的輸入端與電瓶連接。并車箱電控箱的輸出端與并車箱機泵電控箱的輸入端連接,并車箱機泵電控箱的輸出端與并車箱閥島的控制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和效果:
1、本實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鏈傳動鉆機的使用安全性,簡化了鏈傳動鉆機控制系統結構,提高了鏈傳動鉆機的可靠性,使鏈傳動鉆機的使用更符合HSE(健康、安全、環保)要求。
2、本實用新型使用電子控制技術完成對整部鉆機的控制,使用低壓電氣按鈕來實現對氣路、液路的控制,完全取代了傳統控制方式中的手柄閥。
3、本實用新型整體使用氣路閥島技術,控制簡單,輸出流量大、動作靈敏、體積小、無泄漏,徹底改變了鉆機氣路管線的布局形式,使氣路管線由原來的50~80余根減少到目前的三根主氣管,控制管線全部由低壓控制電纜替代控制,氣源損失小,能源利用率高,輸出管線整齊、美觀、可靠、無污染,控制系統的現場安裝由原來的兩人4~8小時變為現在的兩人0.5小時,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4、系統采用直流在線式UPS供電,可保證系統在外部供電中斷的情況下連續工作2小時以上,保障系統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一種鏈傳動鉆機氣液電子控制系統,其PLC控制器設置在司鉆房內,并車箱閥島設置在并車箱附近,司鉆房閥島設置在司鉆房附近,絞車閥島設置在絞車附近,觸摸屏及操作面板設置在司鉆房內,PLC控制器的多個控制端通過PROFIBUS總線分別與并車箱閥島、司鉆房閥島、絞車閥島及觸摸屏的控制端連接。操作面板的輸出端通過控制電纜與PLC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PLC控制器的電源端與UPS的輸出端連接,UPS的輸入端與電瓶連接。并車箱電控箱的輸出端與并車箱機泵電控箱的輸入端連接,并車箱機泵電控箱的輸出端與并車箱閥島的控制端連接。
其中:絞車閥島完成對絞車運行、換檔、高低速互鎖等控制;司鉆房閥島完成對風動旋扣器、氣喇叭、液壓盤剎、緊急狀態處理等控制;并車箱機泵電控箱實現泥漿泵的現場緊急脫開,防止機械或人身事故的發生或擴大。并車箱閥島實現泥漿泵、柴油機、節能發電機、自動空壓機等設備的掛合與脫開,同時該閥島中的氣動比例閥還對柴油機的轉速進行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鴻儒;孫曉娟;劉會明,未經張鴻儒;孫曉娟;劉會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3176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增值業務的實現方法以及業務控制點
- 下一篇:銅/鋁復合線材及其淬火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