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消除電纜故障測試盲區(qū)的測試消盲儀器及測試系統(tǒng)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20031391.9 | 申請日: | 200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1701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韓佰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四方機電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11 | 分類號: | G01R31/11;G01R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chuàng)知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0021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消除 電纜 故障測試 盲區(qū) 測試 儀器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試消盲儀器和一種測試系統(tǒng),特別是一種用于消除電纜故障測試盲區(qū)的測試系統(tǒng),屬于測試領域。
背景技術
測試電纜故障時,一般將測試儀器直接連接被測電纜的一端,通過測試儀器方可直接顯示出電纜位置距離。所謂電纜故障測試盲區(qū),是指用測試儀器不能測量出的從測試儀器經(jīng)連接電纜的一個端頭到電纜本身某故障點之間的電纜長度范圍,也就是說當故障點出現(xiàn)在該測試盲區(qū),用儀器很難判斷出故障點準確位置。圖1為傳統(tǒng)測試儀器測量被測電纜時故障點位于測試盲區(qū)內(nèi)時的檢測波形換算成電纜長度的波形圖。按照
為了減小測試盲區(qū),通常在實際中采用以下的幾種方法。一種是人為地加長被測電纜長度,即在儀器測試端增加一段與故障電纜相同型號的好電纜,實際應用時比較麻煩,也很少使用;還有就是通過提高測試儀器的技術性能,即提高測試儀器A/D轉換器的速度,如一般采用20MHz頻率的A/D轉換器,為了減少盲區(qū)可提高到100MHz以上,但相應地增加測試儀器的成本,所以也很少這樣使用。當然也可以減少測試儀器中的測試脈沖寬度,但測試脈沖的有效寬度一般最小也有0.2μs,換算為電纜的距離,約有20m左右,在此距離內(nèi)還是屬于測試盲區(qū),無法檢測到故障位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消除電纜故障測試盲區(qū)的測試消盲儀器和測試系統(tǒng),用來有效地去除測試盲區(qū),方便測試出測試盲區(qū)內(nèi)的故障點。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消除電纜故障測試盲區(qū)的測試消盲儀器,包括用于使用脈沖信號測試電纜故障點的測試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儀器內(nèi)還包括用于延遲脈沖到達所述被測電纜的消盲電路,所述消盲電路的輸入端接所述測試儀器的電纜連接端,所述消盲電路的輸出端接所述被測電纜。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消除電纜故障測試盲區(qū)的測試系統(tǒng),包括用于使用脈沖信號測試電纜故障點的測試儀器,被測電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測試儀器與所述被測電纜之間設有用于延遲脈沖到達所述被測電纜的消盲電路,所述測試儀器的電纜連接端連接所述消盲電路的輸入端,所述消盲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被測電纜的一端。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測試儀器與被測電纜之間加入用于延遲脈沖到達所述被測電纜的消盲電路,通過延長脈沖到達電纜的時間,從而避免了故障點的故障信號疊加于測試儀器發(fā)出的脈沖信號上而不能使儀器檢測到該故障信號的缺陷,使得,測試電纜故障點的測試更加方便,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儀器投入的成本,不用使用高頻率的測試儀器就能達到檢測到傳統(tǒng)測試盲區(qū)內(nèi)的故障點的要求。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tǒng)測試儀器測量被測電纜時故障點位于測試盲區(qū)內(nèi)時的檢測波形換算成電纜長度的波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系統(tǒng)圖;
圖3為電感電容延時電路;
圖4為測試儀器內(nèi)部框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增加了消盲電路后的測試波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系統(tǒng)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測試儀器;???2-被測電纜;??3-消盲電路;
4-脈沖發(fā)生器;?5-顯示器;????6-CPU芯片;
7-A/D轉換模塊;8-輸入電路;??9-電位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四方機電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西安四方機電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3139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