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吹塑薄膜幅寬自動控制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27530.0 | 申請日: | 2007-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599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方愛雪;劉巍;馬長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方愛雪 |
| 主分類號: | B29C55/28 | 分類號: | B29C55/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1100山東省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薄膜 幅寬 自動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吹塑薄膜生產設備的配件,屬塑料機械自動控制領域,特別是一種吹塑薄膜幅寬自動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塑料薄膜的生產,一般要求塑料薄膜是等寬的,但在實際吹塑生產過程中,由于擠出機工作不穩定,使其吹塑力發生變化,導致塑料薄膜的幅寬不一致,目前對于薄膜幅寬不一致的解決辦法是:當遇到薄泡幅寬因壓力變小而小于限定幅寬時,則需要人工從吹塑模頭處向薄膜泡內充氣,使薄膜泡內部壓力增大,薄膜泡擴張,幅寬增大至所限定范圍;當遇到幅寬大于限定范圍時,則需人工從吹塑模頭底部放氣,或用針刺破薄膜泡放氣,使薄膜泡的內部壓力降低,使幅寬降低至所限定范圍。這種方法,雖能改變幅寬,但存在的不足是:操作不方便、費時費力,且幅寬控制精度低,不能實現按設定范圍自動控制幅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按設定幅寬的要求自動控制幅寬的一種吹塑薄膜幅寬自動控制裝置。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吹塑薄膜幅寬自動控制裝置,由進氣電磁閥、排氣電磁閥構成,進氣電磁閥和排氣電磁閥分別設在進氣管和排氣管上,其進氣管和排氣管的內端均通過吹塑模頭內與薄膜泡的內腔相連通,其進氣管的外端連接空氣壓縮室,其排氣管的外端與外界相連通,其特征在于在薄膜泡的一側設有內紅外線限位器和外紅外線限位器,外紅外線限位器的紅外光射線與限定幅寬變化的最大值相一致,當薄膜泡幅寬超過了限定值而遮擋了外紅外線限位器的紅外光射線時,排氣電磁閥被打開,薄膜泡內的氣體自動排出,使內部減壓,幅寬縮小至限定范圍內,內紅外線限位器的紅外光射線與限定幅寬變化的最小值相一致,當幅寬變窄小于限定幅寬變化的最小幅寬限位值時,薄膜泡不再遮擋內紅外線限位器的紅外射線時,進氣電磁閥被打開,空氣壓縮室內的氣體被充入薄膜泡內,使薄膜泡內壓力增大,幅寬擴大至限定范圍以內,如此往復控制,使薄膜泡幅寬限定在一定的變化范圍內,當這個變化范圍限定的十分小時,可使幅寬恒定。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內紅外線限位器的紅外線發射模塊與外紅外線限位器的紅外線發射模塊均固定在薄膜泡后側的機架上,內紅外線限位器的紅外線接收模塊與外紅外線限位器的紅外線接受模塊均固定在薄膜泡前側的機架上,內側的紅外線發射模塊和外側的紅外線發射模塊之間的距離以及內側的紅外線接收模塊和外側的紅外線接收模塊之間的距離均為3-5cm,即幅寬變化范圍在3-5cm以內,內側的紅外線發射模塊與紅外線接收模塊之間的連線與外側的紅外線發射模塊和紅外線接收模塊之間的連線平行;所述的外紅外線限位器,由變壓器T、整流二極管VD1-VD4、三端穩壓集成塊IC4等部分構成,輸出12V穩定直流電壓供整個電路用電,IC1為紅外線發射模塊,內部由電源管理器件、密碼IC、紅外調制電路和中功率紅外發射管等組成,通電后模塊正前方透鏡小孔即向外發射經密碼調制的紅外光線,IC2為配套的紅外線接受模塊,當薄膜泡不遮擋紅外光射線時,IC2接收到IC1發射的紅外光射線,輸出端OUT模塊內部的三極管截止,為高電平,此時由時基電路IC3組成的單穩態電路處于復位狀態,③腳無輸出,排氣電磁閥不工作,當薄膜泡幅寬超過限定范圍值時,遮擋住紅外光射線,IC2收不到紅外光線指令,OUT端內部的三極管導通,即IC3的觸發端②腳受到低電平觸發,單穩電路立即翻轉進入置位狀態,③腳輸出高電平,VT導通,排氣電磁閥打開,薄膜泡放氣減壓,使薄膜幅寬變小,12V正電源通過R2向C4充電,約經T=1.1R2×C4≈2min后,閾值端⑥腳電平上升到2/3VDD時,IC3復位,③腳輸出低電平,電路就回復到原先的靜止狀態;所述的內紅外線限位器電路原理與外紅外線限位器電路原理相同,只改變繼電器與進氣電磁閥的連接狀態即可,在不接收到紅外光射線時,繼電器不吸合,在彈簧的作用下,進氣管上的進氣電磁閥關閉,薄膜泡內不進氣,當薄膜幅寬過小,使紅外光射線不受遮擋時,繼電器吸合,進氣電磁閥打開,對薄膜泡內充氣,使薄膜幅寬增大,其電路原理均為現有技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目前吹塑薄膜幅寬控制方法相比,完全靠自動控制,其控制精度高,而且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操作方便、省時省力,可有效的自動控制薄膜幅寬,提高薄膜生產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沿A-A斷面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外紅外線限位器電路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2、3制作本實用新型。該吹塑薄膜幅寬自動控制裝置,由進氣電磁閥1、排氣電磁閥2構成,進氣電磁閥1和排氣電磁閥2分別設在進氣管4和排氣管5上,其進氣管4和排氣管5的內端均通過吹塑模頭3內與薄膜泡6的內腔相連通,其特征在于在薄膜泡6的一側設有內紅外線限位器7和外紅外線限位器8,外紅外線限位器8的紅外光射線與限定幅寬變化的最大值相一致,內紅外線限位器7的紅外光射線與限定幅寬變化的最小值相一致。內紅外線限位器7的紅外線發射模塊71與外紅外線線限位器8的紅外線發射模塊81均固定在薄膜泡6后側的機架10上,內紅外線限位器7的紅外線接收模塊72與外紅外線限位器8的紅外線接收模塊82均固定在薄膜泡6前側的機架10上,內側的紅外線發射模塊71和外側的紅外線發射模塊81之間的距離以及內側的紅外線接收模塊72和外側的紅外線接收模塊82之間的距離均為3-5cm,內側的紅外線發射模塊71與紅外線接收模塊72之間的連線與外側的紅外線發射模塊81和紅外線接收模塊82之間的連線平行;所述的外紅外線限位器8,由變壓器T、整流二極管VD1-VD4、三端穩壓集成塊IC4等部分構成,輸出12V穩定直流電壓供整個電路用電,IC1為紅外線發射模塊81,內部由電源管理器件、密碼IC、紅外調制電路和中功率紅外發射管等組成,通電后模塊正前方透鏡小孔即向外發射經密碼調制的紅外光線,IC2為配套的紅外線接受模塊82,當薄膜泡6不遮擋紅外光射線時,IC2接收到IC1發射的紅外光射線,輸出端OUT模塊內部的三極管截止,為高電平,此時由時基電路IC3組成的單穩態電路處于復位狀態,③腳無輸出,排氣電磁閥2不工作,當薄膜泡6遮擋紅外光射線時,IC2收不到紅外光射線指令,OUT端內部的三極管導通,即IC3的觸發端②腳受到低電平觸發,單穩電路立即翻轉進入置位狀態,③腳輸出高電平,VT導通,排氣電磁閥2打開,薄膜泡6放氣減壓,使薄膜幅寬變小,12V正電源通過R2向C4充電,約經T=1.1R2×C4≈2min后,閾值端⑥腳電平上升到2/3VDD時,IC3復位,③腳輸出低電平,電路就回復到原先的靜止狀態;所述的內紅外線限位器7電路原理與外紅外線限位器8電路原理相同,只改變繼電器9與進氣電磁閥1的連接狀態即可,在不接收到紅外光射線時,繼電器9不吸合,在彈簧的作用下,進氣電磁閥1關閉,薄膜泡6內不進氣,當薄膜幅寬過小,使紅外光線不受遮擋時,繼電器9吸合,進氣電磁閥1打開,對薄膜泡6內充氣,使薄膜幅寬增大;以上電路原理均為現有技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方愛雪,未經方愛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275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濕度檢測報警裝置
- 下一篇:一種頻分復用式并行激光測長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