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海參養殖專用筐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21829.5 | 申請日: | 2007-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279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宋東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東坤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A01K6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1400山東省萊州市郭***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參 養殖 專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參養殖專用工具,具體地說,是一種放置在海水中使用的海參養殖專用筐。
背景技術
傳統的海參養殖方式多為散養,其缺點是喂食、捕撈等管理不便,而且海參易于走失,影響收獲率。目前,有的海參養殖者采用一種鮑魚養殖筐作為專用工具養殖海參。這種專用筐采用多網孔封閉結構,放置在海水中時鮑魚或海參被關閉在筐內,而海水可以從網孔進出流動。這種做法克服了前述散養的缺點,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但海參的生活習性和生物學特征與鮑魚相去甚遠,比如,作為軟體動物的海參喜靜不好動,每年7-9月份、12-2月份的六個月左右時間內處于休眠期,過多的海水流和風浪沖擊不利于它的正常生長發育,在這方面與鮑魚不同,因此,直接借用鮑魚養殖筐用于海參養殖存在很多問題,海參的存活率和生長速度不能令人滿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方法和產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海參養殖專用筐,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對筐體結構、布局和網眼尺寸的設計改進,使其符合海參習性,適合海參養殖。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海參養殖專用筐,包括筐底,下端連接在筐底上并帶有網孔的筐壁,在筐壁和筐底圍成的筐體內設置有擋板,該擋板的下、外兩個側面分別與筐底和筐壁連接,其特征在于:筐底由中心區域的帶有網孔的網孔板和周邊區域的避風板組成;在筐壁的網孔區與避風板之間以及網孔區與擋板之間均留有避風區。
網孔的內徑尺寸為Φ4-6mm。
擋板有間隔分布的4-6塊。
網孔板和避風板可以為一體結構。
避風板的寬度為45-60mm。
網孔區的邊沿與擋板的距離大于或等于25mm,與避風板的距離為16--20mm。
擋板的高度與筐壁高度之比為0.6-0.8∶1;擋板的寬度與高度之比為0.8-1.2∶1。
在避風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穿繩孔。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在筐壁底端內側設置有一定寬度的避風板,該避風板不帶網孔,同時,在筐壁的網孔區與避風板之間以及網孔區與擋板之間均留有避風區。所以,在筐體內周邊區域形成多個避風區,可供海參避風、棲息、休眠。另一方面,網孔的內徑尺寸從鮑魚養殖筐的8mm降低到4--6mm,海水波浪對筐體內部的水流沖擊得到抑制。本實用新型在構造上適應海參的生活、生長特點,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海參養殖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筐壁2的橫截面形狀為兩段圓弧形、中間長方形,筐體外形尺寸為408×351×123.5mm,壁厚1.5mm,底厚1.8mm。在筐壁2的一個側面設置有筐門9。
在筐體內設置五塊與筐底垂直、間隔分布的擋板6,擋板6的底邊和外側邊分別與筐底和筐壁2連接,擋板6的高度為86mm,寬度為80mm。
筐底中間區域為網孔板1,網孔板1周邊區域為避風板4,一體的網孔板1和避風板4共同構成筐底。避風板4的寬度為52mm。
擋板6的兩側是避風區,一體的避風區5和網孔區7共同構成筐壁2。網孔區7的邊沿與擋板6的距離為25mm,與避風板4的距離為18mm。
網孔板1和網孔區7的網孔3內徑Φ4-6mm,各網孔內徑尺寸相同或不同均可。
使用時,將若干個筐上下對齊靠緊,上層筐底成為其下層筐的上蓋,在最上層筐頂單獨加蓋,通過穿過每一筐穿繩孔8的繩將本組筐緊密聯結在一起放入海水中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東坤,未經宋東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218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蓄積超高分子量聚酯的微生物
- 下一篇:油性顏料油墨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