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手部手術固定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20902.7 | 申請日: | 2007-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314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朝亮;黃素芳;李劍;黃金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朝亮 |
| 主分類號: | A61G13/12 | 分類號: | A61G13/12;A61B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1100山東省萊蕪***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術 固定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特別是一種應用于手部手術的手部手術固定器。
技術背景
隨著社會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因某種事故造成的手部損傷也越來越多,而且涉及的部位也較多,如手指的正面、背面、內側面、外側面和指端都可能是手術部位。手外科手術要求精細、手術時間長,需要對患者手部有一個長時間的穩定固定,目前的固定方法是:在手術中要一個助手把患者的手保持在一個充分暴露、長時間固定的手術體位,由手術醫生進行操作,其不足之處在于:一是需二人操作、浪費人力;二是助手在長時間幫助固定患者手部時,由于時間長,往往產生抖動,而且固定不穩定;三是助手在操作中占據了一定空間,妨礙手術醫生的操作空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節省人力在手外科手術過程中既能充分暴露術野,又可由手術醫生一人操作的手部手術固定器。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手部手術固定器,由固定板、固定棒和橡皮筋構成,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板的板面上設成行成列排列的通孔,在固定板的前、后邊均設垂直于固定板的齒板,以用橡皮筋掛在齒板的齒上將患者手腕部固定,在固定板的四個角部設支撐齒,固定棒插入固定板上的通孔內,并由橡皮筋連接。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所述的固定板為長方形板,其寬度為19厘米,長度為26厘米;在固定板上相鄰的通孔之間的間距為2厘米,通孔的孔徑為0.4厘米;所述的支撐齒的長度比齒板的齒長大0.5cm,以起支撐作用,支撐齒可與齒板做成一體;所述的固定棒可設2-4根,下端直徑為0.4厘米,上端直徑為0.6厘米,其形狀為硬質糖葫蘆形塑料棒,固定棒的下端插入固定板的通孔內,其插入位置可根據手術需要而選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用橡皮筋將手腕部固定在固定板的前邊或后邊的齒板上,用固定棒和另一根橡皮筋將無傷指固定在固定板的板面上,手術醫生持患者傷指進行手術。這種固定可根據傷指部位將手固定在正面、背面、側面多個方向,從而達到使手指的正面、背面、側面術野都能充分得到暴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體積較小,在手外科手術中無需專門助手就將患者手指的正面、背面、側面各個術野充分暴露,故可使手外科手術省時省力、操作方便、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沿固定棒軸向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傷指為中指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2制作本實用新型。該手部手術固定器,由固定板1、固定棒2和橡皮筋3構成,在固定板1的板面上設成行成列排列的通孔4,在固定板1的前、后邊均設垂直于固定板1的齒板5,在固定板1的四個角部設支撐齒6,固定棒2插入固定板1上的通孔4內,并由橡皮筋3連接。所述的固定板1為長方形板,其寬度為19厘米,長度為26厘米;在固定板1上相鄰的通孔4之間的間距為2厘米,通孔4的孔徑為0.4厘米;所述的支撐齒6的長度比齒板5的齒長大0.5cm,支撐齒6可與齒板5做成一體;所述的固定棒2可設2-4根,下端直徑為0.4厘米,上端直徑為0.6厘米,其形狀為硬質糖葫蘆形塑料棒,固定棒2的下端插入固定板1的通孔4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朝亮,未經王朝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2090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