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煤礦井下用支護件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20327.0 | 申請日: | 2007-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2493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勇 |
| 主分類號: | E21B21/00 | 分類號: | E21B21/00 |
| 代理公司: | 山東濟南齊魯科技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麗 |
| 地址: | 273512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煤礦 井下 支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涉及煤礦井下支護,是一種煤礦井下用支護件。
背景技術
煤礦巷道的安全支護部件經過多年的改進越來越趨于合理,并使支護更加安全。已公開的1998年3月申請的支護錨固件鋼帶,由于支護效果比此前各種形狀的支護部件均好,所以被煤礦制定了企業標準。但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當頂板壓力增大時,鋼帶不能產生變形,層力超過錨桿的支撐強度時,錨桿易發生斷裂現象,如不能及時發現則嚴重影響支護效果,而且這種鋼帶在與錨桿配合在大型煤礦、深井煤巷及圍巖壓力顯現突出等地點使用時其支護效果明顯不足,無法支撐和控制頂板下沉,易發生冒頂事故,給大型、深井煤礦的安全生產帶來較大的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煤礦井下用支護件,它能夠進一步提高支護效果,使支撐強度增加,并在保證支撐強度增加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發明目的是,使支護件能夠打到6米深煤層或巖層內,使其形成高于錨桿支護圍巖體三倍左右的支護強度,有效穩定和控制頂板下沉,有效避免巷道冒頂事故的發生等。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煤礦井下用支護件,它有長條形鋼帶,鋼帶的中部位置有向上的凸臺,凸臺兩側分別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的底端與第三斜面連接,第三斜面的外延伸端的弧面端與第一底平面的外邊沿端相交,第二斜面的底端與第四斜面連接,第四斜面的外延伸端的弧面端與第二底平面的外邊沿端相交,凸臺上開設通孔,凸臺頂面對應的背面是平面,平面的一端通過第五斜面與第一底平面的內端連接,平面的另一端通過第六斜面與第二底平面的內端連接,鋼帶的底平面與凸臺的頂平面之間的高度是26毫米-35毫米。凸臺的頂平面的寬度是50毫米-60毫米,凸臺的背面平面的寬度是35毫米-38毫米,第五斜面的底端與第六斜面的底端之間的寬度是42毫米-52毫米,第一斜面的底端與第二斜面的底端之間的寬度是52毫米-66毫米。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高度是18毫米-28毫米,凸臺的頂面與平面之間的厚度是7毫米-12毫米。鋼帶的底平面與凸臺的頂平面之間的高度是28毫米。鋼帶的底平面與凸臺的頂平面之間的高度是33毫米。凸臺的頂面與平面之間的厚度是9毫米。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鋼帶的凸臺的頂平面處至少安裝一個錨鎖頭,錨鎖頭與頂平面緊密接觸,錨鎖頭上開設孔,凸臺上的通孔內和孔內安裝鋼鉸線。錨鎖頭有外筒體,外筒體的內表面是斜面,外筒體內安裝鎖芯,鎖芯的外壁是斜面,該斜面與外筒體的斜面相配合。
由于目前所有結構的支護部件都無法在深井巷道中使用,而本發明的技術經過近3年多的反復試驗、耗資巨大進行的改進,是目前能夠完成深井巷道支護的較好技術方案,當頂板壓力增大時,鋼帶的第六斜面和第八斜面發生彈性變形,使頂板壓力出現讓壓現象,從而達到對頂板的有效支護,防止頂板離層,并不易發生錨桿斷裂現象。本實用新型結構及支護部件的尺寸要素上取得了比較準確的統一性,能夠在增加支護強度的前提下,使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本實用新型實現了進一步的發明目的是,能夠將支護件打到6米以上的煤層深處或各種深度的巖層內,能將壓力傳遞到煤層深層或巖層內,其支護強度、圍巖體深度和固體強化度等均高于錨桿支護3倍左右,并且支護變形量極小,使圍巖體的固體得到了強化,在保證了支護強度較高的前提下,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試用證明:能適應深井、大型煤礦較厚煤層及高地壓情況下巷道的有效支護,能夠起到提高支護強度和控制頂板下沉作用,具有使用方便,降低工耗的優點,為煤礦特別是深井開采提供了一種支護效果可靠,適應性強的支護件。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文案之一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的左視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之二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1是通孔,圖1所示為長條形鋼帶,鋼帶的中部位置有向上的凸臺2,凸臺2兩側分別有第一斜面3和第二斜面11,第一斜面3的底端與第三斜面4連接,第三斜面4的外延伸端的弧面端與第一底平面5的外邊沿端相交,第二斜面11的底端與第四斜面10連接,第四斜面10的外延伸端的弧面端與第二底平面9的外邊沿端相交,凸臺2上開設通孔1,凸臺2頂面對應的背面是平面7,平面7的一端通過第五斜面6與第一底平面5的內端連接,平面7的另一端通過第六斜面8與第二底平面9的內端連接,鋼帶的底平面與凸臺2的頂平面之間的高度H是26毫米-35毫米。鋼帶的底平面與凸臺2的頂平面之間的高度H優選28毫米和33毫米(不包括加工尺寸公差量)。本實用新型為了進一步完成發明目的設定的綜合尺寸要素是,凸臺2的頂平面的寬度L4是50毫米-60毫米,凸臺2的背面平面7的寬度L3是35毫米-38毫米,第五斜面6的底端與第六斜面8的底端之間的寬度L1是42毫米-52毫米,第一斜面3的底端與第二斜面11的底端之間的寬度L2是52毫米-66毫米,第一斜面3和第二斜面11的高度H1是18毫米-28毫米,凸臺2的頂面與平面7之間的厚度H2是7毫米-12毫米。優選的方案是:第一斜面3和第二斜面11的高度H1是20毫米,凸臺2的頂面與平面7之間的厚度H2是9毫米。本實用新型為了完成第二發明目的提供的第二技術方案是:鋼帶的凸臺2的頂平面處至少安裝一個錨鎖頭12,錨鎖頭12與頂平面緊密接觸,錨鎖頭12上開設孔17,鋼帶凸臺2上的通孔1內和孔17內安裝鋼鉸線16。錨鎖頭12有外筒體15,外筒體15的內表面是斜面,外筒體15內安裝鎖芯13,鎖芯13的外壁是斜面,該斜面與外筒體15的斜面相配合,在鎖芯13的底端安裝墊14。錨鎖頭12安裝在鋼帶的通孔1處,一條鋼帶上有幾個孔,即安裝幾個錨鎖頭12,安裝使用時,將鋼鉸線16一端打入煤層深處或巖層內,鋼鉸線16的長度一般大于6米,鋼鉸線16的另一端穿過鋼帶和錨鎖頭12的孔并被鎖芯13卡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勇,未經李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203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