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級沉管灌注樁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13723.0 | 申請日: | 2007-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9576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國奮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國奮 |
| 主分類號: | E02D5/50 | 分類號: | E02D5/50;E02D5/48 |
| 代理公司: | 遼寧沈陽國興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立新 |
| 地址: | 315000浙江省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級 灌注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基礎中使用的擴底樁,特別是涉及一種適合高層建筑用的多級沉管灌注樁。
背景技術
目前在地基的樁基工程中,通常采用沉管灌注樁、預制樁和大直徑鉆孔灌注樁三種。其中大直徑鉆孔灌注樁承載力最高,但其造價昂貴、工效低,而且施工時污染嚴重,所以只用于高層建筑及承載力要求高的建筑。預制樁的質量好、承載力也較高,但其造價也高,一般用于安全等級較高的建筑。按承受力情況分類所述的三種樁均屬摩擦樁。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沉管灌注樁,約占各類樁總數量的50%,但是由于地殼形成的土質年代不同,軟土地基隨地殼層深度的增加通常軟、硬土層呈交替狀態,在連續打樁施工時,在后的施樁會對土層產生擠壓,就會影響到在先灌注而尚未完全凝固的樁,尤其在軟土層與硬土層的交界處尤其嚴重,往往出現斷樁、縮頸現象,從而導致沉管灌注樁的質量達不到要求,致使下樁密布,引起土體嚴重變形,甚至危及樁身的質量;該樁的另一個缺點是承載力低,為增大承載力,一般采用在灌砼澆注樁身后加壓擴底的辦法,但因其利用加壓擴底方式使其形狀大小不確定和規范,使其應用受到局限。專利號為200620093004.X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它在相鄰樁身之間設置了插筋,導致擴底樁的成本增加,并且施工極為困難,它雖然具有較好的效果,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成本高、施工困難而使其推廣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適用范圍廣通用性強,可明顯提高材料強度利用率,單樁承載力高,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的多級沉管灌注樁。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上現澆砼底座2將上段現澆樁身4和下段管狀預制樁身3錨固連成一體,下段管狀預制樁身3的下端設有現澆砼底座1,在現澆砼底座1和上現澆砼底座2內設置放射筋5,上段現澆樁身4的上端還設有一級或多級現澆的樁身6。
所述的現澆砼底座1和上現澆砼底座2的中心與上段現澆樁身4和下段管狀預制樁身3的中心在同一軸線上。
所述的現澆砼底座1和上現澆砼底座2的縱剖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或削尖三角形。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提高了單樁的承載力和材料強度的利用率,容易達到設計的預期效果,更好地滿足建筑工程的需要,同時適用范圍廣。其成本低廉,施工方便,易于實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級沉管灌注樁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現澆砼底座;2、上現澆砼底座;3、下段管狀預制樁身;4、上段現澆樁身;5、放射筋,6、現澆的樁身。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合附圖加以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受實施例所限。
如圖1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通過上現澆砼底座2將上段現澆樁身4和下段管狀預制樁身3錨固連成一體,下段管狀預制樁身3的下端設有現澆砼底座1,在現澆砼底座1和上現澆砼底座2內設置放射筋5,上段現澆樁身4的上端還設有一級或多級現澆的樁身6。本實施例的施工方法可以按照常規工藝進行施工。
現澆砼底座1和上現澆砼底座2的中心與上段現澆樁身4和下段管狀預制樁身3的中心在同一軸線上。
現澆砼底座1和上現澆砼底座2縱剖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或削尖三角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國奮,未經王國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137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專用設備及配置小空間的獨立供熱模式
- 下一篇:防水裝飾屋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