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表面式永磁伺服電機轉子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11596.0 | 申請日: | 2007-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346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1 |
| 發明(設計)人: | 唐任遠;陳麗香;孫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K1/27 | 分類號: | H02K1/27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運萍 |
| 地址: | 110023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表面 永磁 伺服 電機 轉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表面式永磁伺服電機轉子。
背景技術
永磁電機的轉子可有不同種結構,結構不同,磁路則不同,電機的性能、控制系統、制造工藝和適用場合也不同。表面式轉子磁路結構的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應用較為廣泛,尤其適宜于機床、機器人、醫療器械、電動工具等場合。此類電機在微型伺服電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現有的表面式永磁電機轉子的磁極均勻分布在轉子表面,永磁體數量是極對數的二倍,且相鄰兩磁極極性相反,間距較近,給安裝造成不便;且當永磁體厚度小時,難于加工,更難于保證其機械強度。以8極為例的現有技術的電機轉子結構,如圖4所示,瓦片形N極與瓦片形S極各4極,均勻分布在轉子鐵心表面,相鄰磁極極性相反。如圖5所示,為現有轉子永磁體磁力線分布圖,其磁路結構為磁力線出發后經過定子齒和定子軛后,從其相鄰的異性永磁體磁極返回。圖6是應用圖4所示轉子的電機氣隙磁密波形。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表面式永磁伺服電機轉子,它的所有磁極的極性均相同,且可省去原有一半數量的永磁體,不僅可以減少加工工藝,還可以提高永磁體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包括轉子鐵心和永磁體,沿轉子鐵心圓周均勻設有若干凸起部分,形成轉子假極,永磁體安裝在轉子鐵心表面的相鄰兩個假極之間,所有永磁體極性相同。永磁體與轉子假極結構相同,永磁體和電機假極的數量均與電機的極對數相同,大于或等于1對。
電機轉子永磁體的厚度,根據電機實際情況而定,主要由兩方面決定:1、提供足夠的磁通和抗去磁能力,2、機械強度的要求;在微型電機中,由于電機功率小,很薄的永磁體厚度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磁通,1~2mm就足夠了,但是機械強度不能滿足要求,所以只為機械強度,需要增加一部分無用永磁體厚度。而本實用新型的轉子的永磁體磁極則不必增加此部分厚度,達到了節省永磁體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轉子結構的磁路:磁力線從永磁體磁極發出,到達假極后再回到永磁體磁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永磁體磁極與“假極”相鄰,且所有磁極的極性相同,數量減少一半,厚度增加,而且工藝減少一倍,降低成本。這種結構不僅可以減少工藝,還可以提高永磁體的強度。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伺服電機,尤其是微型伺服電機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圖1所示結構的磁力線分布圖,
圖3是應用圖1所示轉子的電機氣隙磁密波形,
圖4是現有技術電動機的轉子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所示結構的磁力線分布圖,
圖6是應用圖4所示轉子的現有技術電動機氣隙磁密波形;
圖中1.假極,2.轉子鐵心,3.永磁體,Bδ為氣隙磁密,L為氣隙所在圓周長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以8極電機為例,其極對數為4,本例的永磁體3采用瓦片形永磁體,極性相同,同為N極,永磁體3的個數與電機極對數相同,為4個,其包括轉子鐵心2和永磁體3,沿轉子鐵心2表面均勻設有4個凸起部分,形成4個轉子假極1,每個永磁體3磁極與假極1相鄰,均勻分布在轉子鐵心2的表面。
永磁體磁力線分布圖,如圖2所示,其磁路結構:磁力線從永磁體3磁極發出,到達假極1后再回到永磁體3磁極。本例的永磁體3個數比現有的同極電機減少一半,節省了工藝和成本。圖3是應用圖1所示轉子的電機氣隙磁密波形,其波形與現有技術的氣隙磁密波形幅值基本保持一致。
實施例2:以4極電機為例,其極對數為2,本例的永磁體3采用瓦片形永磁體,極性相同,同為S極,永磁體3的個數與電機極對數相同,為2個,其包括轉子鐵心2和永磁體3,沿轉子鐵心2圓周均勻設有2個凸起部分,形成2個轉子假極1,每個永磁體3磁極與假極1相鄰,如圖1所示,均勻分布在轉子鐵心2的表面。
實施例3:以32極電機為例,其極對數為16,本例的永磁體3采用瓦片形永磁體,極性相同,同為S極或同為N極,永磁體3的個數與電機極對數相同,為16個,其包括轉子鐵心2和永磁體3,沿轉子鐵心2圓周均勻設有16個凸起部分,形成16個轉子假極1,每個永磁體3磁極與假極1相鄰,如圖1所示,均勻分布在轉子鐵心2的表面。
依此類推,永磁體3與轉子假極1結構相同,且位置相鄰均勻分布在轉子鐵心的表面,個數均與電機的極對數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工業大學,未經沈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115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