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10696.1 | 申請日: | 2007-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1857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06 |
| 發明(設計)人: | 叢金濤;呂衛;么國靜;董振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山吉兆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38 | 分類號: | H04N5/38;H01P5/00;H04B1/4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訊科技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群 |
| 地址: | 114044遼寧省鞍***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帶 技術 寬帶 功率 分配 合成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通訊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
背景技術
RF分配/合成技術是全固態廣播電視發射設備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微帶線型分配/合成網絡是一種無源、可逆網絡,因此它既可作為分配器,也可以當成合成器。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視發射設備中RF部分(包括分配器、功率放大器、合成器、定向耦合器等)都希望采用寬帶電路,這樣可以方便生產。傳統的微帶線型RF分配/合成器是采用單節1/4波長傳輸線阻抗變換技術,由于其工作頻帶窄因此給生產帶來很多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該裝置采用2節1/4波長傳輸線阻抗變換技術,通過選擇阻抗變換功能微帶線的特性阻抗,使其輸入/輸出端口的電壓駐波比VSWR按Chebyshev多項式排列,在UHF頻段可以完全覆蓋470~860MHz,減少系列產品中部件的種類,方便生產。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采用兩節1/4波長的阻抗變換技術,即用于阻抗變換功能的微帶線TL1、TL2、TL3、TL4的長度為工作頻帶內中心頻率信號在TL1~TL4中傳輸時波長的1/4。
所述的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阻抗變換功能的微帶線TL1、TL2、TL3、TL4特性阻抗Z1、Z2、Z3、Z4滿足如下關系:Z1=Z2,Z3=Z4,并且Z1*Z3=Z2*Z4=5000,Z3、Z4的取值范圍是58~63Ω。
所述的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其特征在于:輸入/輸出端口A、B、C特性阻抗和微帶線TL5、TL6、TL7的特性阻抗均為50Ω,平衡負載R=100Ω。
所述的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個上述的分配/合成器“級聯”可以組成2n(n=2、3、4、5......)路分配/合成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微帶線技術,寬頻帶,生產時無需調整。對比圖3中的曲線1(傳統型)和曲線2(新型)可以看出,在同樣的VSWR1條件下新型分配/合成器工作帶寬明顯優于傳統型分配/合成器;理論上新型分配/合成器在470~860MHz(帶寬=390MHz)頻率范圍內,端口A的VSWR<1.1;而在這樣的VSWR情況下,在傳統型分配/合成器帶寬<130MHz,而兩者的插入損耗幾乎相等。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的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的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VSWR-頻率特性曲線
(其中曲線1是圖1端口A的VSWR-頻率特性曲線;曲線2是圖2端口A的VSWR-頻率特性曲線;橫軸為頻率,縱軸為A口VSWR)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原理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原理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微帶技術寬帶功率分配/合成器,主要包括A、B、C三個輸入/輸出接口,微帶線TL1~TL7,平衡負載R,見圖2、圖4、圖5;當該裝置作為分配器使用時,A為信號輸入端口,B、C為信號輸出端口;作為合成器時,B、C為信號輸入端口,A為輸出端口。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采用兩節1/4波長的阻抗變換技術,在470~860MHz頻率范圍內,理論上端口A的VSWR<1.1。
實施例1
圖2是新型寬帶分配/合成器原理圖,本實用新型采用2節1/4波長傳輸線阻抗變換技術,在470~860MHz頻率范圍內,理論上端口A的VSWR<1.1。
如果分配/合成器與功率放大器位于一個單元盒內,可以采取圖4的方案實施:采用低損耗介質(本例中采用聚四氟乙烯玻璃纖維板)印刷電路板制作微帶線TL1~TL7,MS1是TL1、TL3的匯接處,MS2是TL2、TL4的匯接處,MT1是TL3、TL5、R的匯接處,MT2是TL4、TL6、R的匯接處,MT3是TL1、TL2、TL7的匯接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山吉兆電子有限公司,未經鞍山吉兆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106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