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鋼管的隨動沖切定尺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10459.5 | 申請日: | 2007-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9879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玉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三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D25/04 | 分類號: | B23D25/04;B23D33/00;B23D35/00;B23D33/02;B23D33/12;B23D21/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材 |
| 地址: | 116600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鋼管 隨動沖切定尺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管的定尺裝置,特別適用于對焊接鋼管以沖切切斷替代傳統式鋸斷的一種鋼管的隨動沖切定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焊接鋼管行業的定尺工藝工裝,主要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離線定尺,它的定尺不設在生產線上,而是在生產線以外的固定鋸機上進行定尺鋸斷,另一種是在線定尺,它是由飛鋸進行定尺鋸斷,它們的缺點分述于下:
1、速度慢、造價昂貴。在線定尺的飛鋸主要工具就是鋸片,而受鋸片的線速度和吃刀量的約束,切削速度就受到了限制,因而,它的效率已經達到了極值;從結構上來看,第一、飛鋸的工具是鋸片,為了使鋸片達到要求的線速度,需要設計非常復雜的減速機,為保證鋸片的壽命,該減速機必須設計成無間隙傳動,其制造成本是相當高昂的。第二、飛鋸的行走部份是由齒輪、齒條來完成,因為鋸片的速度決定了它所需要的行程,速度慢,行程就越長,因此飛鋸的齒條往往就做得很長,很自然地就增加了制造成本。
2、占地面積大。飛鋸是生產線的一部份,因為行程長,使得整個生產線增加了長度,占地面積自然也就大了。
3、噪音大。鋸片在切割金屬的過程中要產生很大的燥音,既影響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又不符合環保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為了避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之處,而提供不僅設計合理,結構簡化,既速度快,提高生產效率,又行程短,減少占地面積,而且具有噪音小,成本低及操作安全,使用十分方便的一種鋼管的隨動沖切定尺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鋼管的隨動沖切定尺裝置,特征在于:其結構主要由上工作臺、滾珠托塊、支撐板、機座、滾珠導軌、臺車板、導向套、導向柱、模座、無桿氣缸、夾緊機構、拉削機構、切刀機構、定尺儀組成,在上工作臺下對稱裝設由支撐板支撐的滾珠托塊,滾珠托塊與機座間的機座上裝設相互平行的縱向的滾珠導軌,在滾珠導軌上裝設作直線移動的臺車板,臺車板上裝模座,臺車板下裝設可使模座與被加工鋼管同步運行的無桿氣缸,與被加工鋼管位置相對應,于被加工鋼板兩側的模座側板上分別裝設夾緊機構,于模座內的上部對稱裝設拉削機構,支撐板底面連接切刀機構,臺車板面上兩側對稱連接導向柱,在支撐板底面分別連接可與導向柱作滑動配合的導向套,臺車板面上還對稱裝設隨動油缸,使隨動油缸的伸出桿的末端分別連接在支撐板底面上,與被加工鋼管相對方向的臺車板面上裝設光電檢測的定尺儀。
所述的滾珠托塊由滾珠、托塊組成,在托塊的槽內,布以若干個滾珠。
所述的切刀機構,由刀柄、壓板、切刀片組成,在支撐板底面連接刀柄,切刀片以壓板連接在刀柄上。
所述的模座由底板、直梁、側板、頂板組成,與被加工鋼管縱向中心線一致,在臺車板上連接由底板、兩側的直梁、側板、頂板構成的方形架的模座。
所述的夾緊機構由固定模座、夾緊模、液壓缸、移動模座組成,在被加工鋼管的一側的模座底板上連接固定模座,與固定模座相對應,被加工鋼管另一側的直梁側面上連接由液壓缸驅動的移動模座,在固定模座與移動模座之間的內腔內裝夾緊模,所述的夾緊模由兩半夾塊、滑軌組成,滑軌連接在模座的底板上,滑軌頂部與移動模座底部作滑動配合。
所述的拉削機構,由橫梁、液壓缸、拉桿、拉刀組成,與鋼管頂部位置相對應,于橫梁上連接拉桿的一端,拉桿的另一端連接能上、下調節的拉刀,液壓缸分別固定在模座的側板上,拉桿上部橫梁的兩端對稱連接液壓缸的伸出桿的末端;這時,兩個機械同步的油缸就可推動橫梁并帶動拉桿上的拉刀進行拉削。
所述的滾珠托塊由滾珠、托塊組成,在托塊的槽內,布以若干個滾珠,這樣一來,當壓機施壓時,沖切機構上有滾珠托塊,下有滾珠導軌,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摩擦力。
所述的光電檢測的定尺儀上裝設可與被加工鋼管上的予留孔相配合的活動插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三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大連三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1045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