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改進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06551.4 | 申請日: | 2007-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439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游恒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游恒冬;朱長華 |
| 主分類號: | F25B39/02 | 分類號: | F25B3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3021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空調 蒸發器 改進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改進結構,應用于汽車空調系統蒸發器的改進。
背景技術
從制冷原理可以知道,用于制冷的工作介質需要從低溫熱源吸熱,并在高溫熱源放熱。汽車空調蒸發器,就是從低溫熱源吸收熱量的制冷系統部件,其結構帶有一個來回彎繞若干次的管道,這些彎繞的管道分成若干層,每層層內的來回管道相互平行,等間分布;各層相互平行,層間間距大體相等;每個來回彎曲的管道皆垂直地穿過眾多間距約1~2毫米等間分布且相互平行的吸熱金屬薄片。這些吸熱金屬薄片同每個來回的彎管緊密接觸,因而可以依靠熱傳遞,直接把吸熱金屬薄片接觸的空氣內熱量傳遞給彎管內的工作介質,進而再由熱循環把從空氣中吸收的熱量在高溫熱源釋放出來。為了提高對駕駛室室內空氣的制冷效率,蒸發器還帶有軸流風機,風機從駕駛室室內或室外吸入空氣,并把吸入的空氣輸送入眾多吸熱金屬薄片一側面的間隙。進入間隙的空氣經吸熱金屬薄片的降溫后再從眾多吸熱金屬薄片另一側面的間隙流出至駕駛室室內。由此實現對駕駛室室內的空氣制冷調節。
因此,汽車空調蒸發器,其結構是由若干相互平行且微間距等間分布的吸熱金屬薄片及來回垂直地穿梭于這些吸熱金屬薄片間的供制冷工作介質流動通過的管道,以及向著眾多吸熱金屬薄片一側面間隙輸送駕駛室內或室外空氣的安裝于固定座上的軸流風機等組成。
從改善駕駛員的駕駛環境來講,駕駛人員除了同太冷或太熱的空氣接觸而迫切要求把空氣調節到適宜溫度以外,駕駛人員還同駕駛環境中的各種物體的表面接觸。這些物體的表面長時間受自然環境的熱輻射和熱傳導的影響而趨于自然環境的溫度,也同樣不是太冷就是太熱。為此,人們發明了各種諸如座椅表面的墊,將它們平鋪在表面上,供駕駛人員在工作中接觸。這些表面墊內部充盈一定的流體,流體同調溫后的適宜空氣進行熱交換,使表面墊也趨于適宜的溫度。現行蒸發器只有供駕駛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的吸熱金屬薄片,沒有供各類表面墊內部流體進行熱交換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蒸發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各類表面墊內部流體可以方便地進行熱交換的汽車空調蒸發器的改進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這樣達到: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改進結構,由若干相互平行且微間距等間分布的吸熱金屬薄片及來回垂直地穿梭于這些吸熱金屬薄片間的供制冷工作介質流動通過的管道,以及向著眾多吸熱金屬薄片一側面間隙輸送駕駛室內或室外空氣的安裝于固定座上的軸流風機等組成,其特征是還有另一根管道來回垂直地穿梭于這些吸熱金屬薄片間;此管道兩端頭露出蒸發器外殼,分別同流入各類表面墊內部的流體管道的串入口相配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不改變現有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可以繼續安裝在副駕駛位前方的儀表臺下方;
2、改裝簡單,不額外占體積;
3、增加了熱傳遞方式的熱交換,熱效率高。
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蒸發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軸流風機,3是供制冷工作介質流動通過的管道,5是制冷最低溫度調節旋鈕,7是風量調節器,9是導風柵,11是吸熱金屬薄片,13是另一根管道兩端頭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改進結構,它由若干相互平行且微間距等間分布的吸熱金屬薄片(11)及來回垂直地穿梭于這些吸熱金屬薄片(11)間的供制冷工作介質流動通過的管道(3),以及向著眾多吸熱金屬薄片(11)一側面間隙輸送駕駛室內或室外空氣的安裝于固定座上的軸流風機(1)等組成,其特征是還有另一根管道來回垂直地穿梭子這些吸熱金屬薄片(11)間;此管道兩端頭(13)露出蒸發器外殼,分別同流入各類表面墊內部的流體管道的串入口相配接。
另一根管道來回穿梭的次數,有兩個來回就能滿足駕駛室內座位表面墊快速制冷到適宜溫度的需要。由于兩根管道共享同一陣列的吸熱金屬薄片(11),兩根管道之間的熱交換以眾多的吸熱金屬薄片(11)的熱傳遞為主,考慮到金屬是熱的良導體,另一根管道穿梭的位置可以靠近導風柵(9),也可以遠離導風柵(9)而靠近軸流風機(1),還可以以其它方式隨意穿梭。
本實用新型也可以不共享同一陣列的吸熱金屬薄片(11)。此時,另一根管道及其所穿梭的吸熱金屬薄片應位于導風柵(9)附近,且各吸熱金屬薄片間的間隙應比供制冷工作介質流動通過的管道(3)所穿梭的吸熱金屬薄片(11)的間隙大,其目的是不影響空氣調節性能。此時,兩管之間的熱交換以空氣對流方式為主。
使用時,只需將另一根管道兩端頭(3)串接入各類表面墊內部的流體管道中即可。此時,供制冷工作介質流動通過的管道(3)內流動著的工作介質從液態變成氣態會帶走熱量,共享時,眾多吸熱金屬薄片(11)向另一根管內流動著的流體吸熱或放熱而使參與循環的各類表面墊內所有流體降溫(制冷時)或升溫(制熱時)達到適宜溫度。不共享時,另一根管內流動著的流體通過自己所穿梭的吸熱金屬薄片散發熱量(制冷時)或吸收熱量(制熱時)。而所散發的熱量由制冷后的風帶走;所吸收的熱量由制熱后的風供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游恒冬;朱長華,未經游恒冬;朱長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0655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采用氣霧化法制備含氮/高氮不銹鋼粉末的方法
- 下一篇:電梯檢查安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