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健身車飛輪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05233.6 | 申請日: | 2007-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018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健次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研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3B22/08 | 分類號: | A63B22/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婉明 |
| 地址: | 中國***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健身 飛輪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健身車,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健身車的旋轉輪組件,其具有內部填充配重物質的健身車飛輪。
背景技術
健身車廣泛應用于健身活動場合,特別是現代人們在生活中缺乏運動的人數相當多,健身車可以不受場地影響的限制,從而進一步達到最大的運動效能。然而,現有健身車中必需通過飛輪結合轉輪以達到配重及重量訓練的功能,由于現有的飛輪要達到重量配重的目的,需要通過一體的金屬鑄造方式組成,使現有飛輪的制造成本及材料體積增加,造成飛輪相當笨重不易組配于健身車,且針對不同重量訓練所需的飛輪,必需分別進行開模鑄造不同重量的飛輪,造成飛輪于制造上的困擾及不便。
相關的在先專利文獻,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報第M286689“磁控飛輪結構”新型專利案,揭示以一片一片的導磁配重盤予以鎖合組成,此種飛輪結構的配重盤也必需一片一片經由整片分別開模鑄造方式才能形成,與現有飛輪的組成方式及結構并沒有太大的改變,且此種方式必需針對每一片導磁配重盤予以鉆孔并穿鎖螺栓組合,在組配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工時及成本,顯得相當繁復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產品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健身車飛輪,可以利用填充物而降低制造材質的體積及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健身車飛輪,使飛輪結構與組裝更加簡單便捷,降低生產組配的人力、工時及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健身車飛輪,通過內部填充物供調整及構成飛輪的配重質量,可以不必多重開模制造飛輪。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健身車飛輪,包括:一第一殼體,為中空狀,內部形成一容室;一第一填充物,填充于第一殼體容室內;一第二殼體,為中空狀,內部形成一容室,且與第一殼體呈上下對應連接接合;一第二填充物,填充于第二殼體容室內;至少一連接組件,連接于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周緣連接部位,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連接為一體。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種第一殼體周緣形成一導斜部。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中第二殼體周緣形成一導斜部。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中第一填充物為水泥。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中第一填充物為發泡材料。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中第一填充物為樹脂。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中第二填充物為水泥。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中第二填充物為發泡材料。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中第二填充物為樹脂。
前述的健身車飛輪,其中連接組件為一套環;所述連接組件為一焊接環。
本實用新型健身車飛輪的有益效果,其包括至少一第一殼體、第一填充物、第二殼體、第二填充物及至少一連接組件;其中,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內部為中空狀態,并分別形成一容室,第一填充物及第二填充物分別填充于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的容室內,該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間通過連接組件相互連接成為一體,借助第一填充物及第二填充物提供填充配重功能,達到本實用新型可選擇填充配重物組合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
圖3為圖1所示分解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應用例圖。
圖中主要標號說明:100飛輪、10第一殼體、11容室、12導斜部、20第一填充物、30第二殼體、31容室、32導斜部、40第二填充物、50連接組件、50’連接組件、51螺釘、200健身車、210剎車器。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2、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健身車飛輪100的第一實施例,該飛輪100包括一第一殼體10、第一填充物20、第二殼體30、第二填充物40及至少一連接組件50;該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30為中空狀,且于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30內形成一容室11及31,該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30的外緣部份形成一導斜部12及32。
上述的第一填充物20及第二填充物40的形式不限,在本實用新型中是采用水泥、發泡材料或樹脂等具有重量與配重的材質組成;該第一填充物20及第二填充物40分別填充至第一殼體10的容室11及第二殼體30的容室31中,待第一填充物20及第二填充物40凝固而分別結合于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30內,再將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30進行上、下對應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研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研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0523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連接器的耳扣構造
- 下一篇:機械自動手表非佩戴上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