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端子構造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04711.1 | 申請日: | 2007-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2913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7 |
| 發明(設計)人: | 蔡周旋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周旋 |
| 主分類號: | H01R13/24 | 分類號: | H01R13/24;H01R12/36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瓊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器 端子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涉及一種上下接觸彈動的電連接器的端子構造。
背景技術
芯片(例如CPU)的底面形成有多個間隔排列的接點,而連接這種芯片的電連接器利用向下的壓力將芯片固定在座體上,從而使芯片的接點與排列在座體的端子槽內的端子彈性接觸而保持電連接。
圖1和圖2是一種連接芯片的電連接器,其設置有:座體10,其上排列設置有多個端子槽11;和多個端子20,設置在該座體的端子槽11中,端子20設置有可上下彈動的彈性臂21、固定部22、以及連接片23,固定部21與端子槽11迫緊固定,并且其下端反折成向上延伸的第二板24,彈性臂21連接到固定部22的第二板24,其板面向上彎曲到端子槽11的一邊12后再彎曲延伸超出另一邊13,接近末端處設置有凸出的接點25,連接片23伸出座體10的下方并結合錫球28。
當芯片設置在座體10上時,芯片的每個接點接觸每個端子20的接點25,各端子20通過彈性臂21的彈性從而緊緊抵靠芯片的接點,從而實現電連接。
已知的構造有以下缺點:即,1.端子的彈性臂20利用板面彎曲獲得上下彈動的彈性,因此端子槽11需要具有足夠的長度作為彈性臂21彎曲的空間,2.彈性臂21的板面在沖壓彎折時不易精確地控制尺寸,因此沖壓的成本相對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的端子構造,通過端子的彈性臂由固定部下端反折向上并向固定部板面一側延伸,可以實現端子易于制造、在組裝時占用端子槽的空間較小、以及良好的彈性的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的端子構造組裝在塑料座體的端子槽中,其利用金屬板片一體沖壓形成,該金屬板片具有板面及板厚,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的板面呈縱向固定在塑料座體的端子槽中,固定部的板面較寬從而與塑料座體的端子槽固定;以及彈性臂,彈性臂連接在固定部下端并反折向上,其板面比固定部窄,彈性臂以板面下料方式形成縱向板面,彈性臂向固定部一側并逐漸向上彎曲延伸超出固定部的上端,其上端設置有上下方向接觸的接點。
通過以上構造,可實現端子的彈性臂的良好的接觸彈性、制造方便、以及端子在組裝時占用端子槽的空間較小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優點和特征通過以下優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并參考附圖可顯而易見。
附圖說明
圖1是已知的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已知的電連接器的剖面組合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連接器的剖面組合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展開平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七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八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九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十實施例的制造時的平面示意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十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1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十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十二實施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3和圖4,本實施例的電連接器包括:塑料座體30以及多個端子40,其中:
塑料座體30設置有多排間隔排列的端子槽3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周旋,未經蔡周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047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維修托輥用液壓式軸承拆裝機
- 下一篇:一種高壓開關高速采樣過流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