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04550.6 | 申請日: | 2007-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270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嘉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33/02 | 分類號: | H02K33/02;G03B1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湯在彥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達 平板 彈片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平板彈片,特別是關于一種使用于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并在不增加阻尼與不增加彈片的彈性系數條件下,具有響應時間短的特性。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訊的高速發展以及電子設備的普及化,人們越來越希望隨身配備的電子產品可以有效減小體積,但受限于機電整合系統的發展,且微機電(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應用領域尚未普及化,所以業界普遍應用音圈馬達(Voice?Coil?Motor,VCM)為電子產品上致動系統。
音圈馬達的優點在于體積小、耗電少、致動位移精確及價格相對低廉,非常適合做為電子產品中精確的短距離致動器,如手機中的震動馬達、儲存設備中的磁頭/光學讀寫頭的上下位移致動器,??相機鏡頭內的自動對焦致動器等,然而音圈馬達的致動與復原變化速度與電子產品動輒數豪秒的速度相比,相對較慢些,因此在音圈馬達上通常會加入至少一彈片來加速致動或是復原的變化速度。
請參閱圖1所示,其為使用于相機自動變焦(AF)的傳統音圈馬達的分解示意圖,該音圈馬達包含有一上蓋11、一下底蓋12及一外框架13,外框架13內四邊分別設有磁鐵14圍繞一個鏡頭座15,該鏡頭座15用以容置一鏡頭組16,同時上線圈17與下線圈18分別固設在該鏡頭座15上,其中,該鏡頭座15可活動于該外框架13內的磁鐵14環繞空間,當該上線圈17與下線圈18導通微弱電流時,可與該磁鐵14的磁場產生相吸或是相斥的作用,并進而致動或是復位該鏡頭座15,而鏡頭座15是通過一個或是一組的平板彈片19來加速致動或復位速度。
圖2所示即為一般的平板彈片,然而在手機相機評價性能指標中,音圈馬達的響應時間(Response-Time)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特性,其量測方式是外加一個80mA的脈沖電流,音圈馬達可動部(如鏡頭座15)由啟動到暫態響應穩定的時間,其中的暫態響應穩定條件是行程要小于10um,圖3所示即為電流脈沖與音圈馬達的行程示意圖。
實際上音圈馬達決定響應時間的關鍵為可動部的勞倫茲力(LorentzForce)與平板彈片的彈性力平衡的全部時間,請參照圖1示,現有的技術如下,當線圈(Coil,如上線圈17與下線圈18)在磁場(Magnetic?Field,磁鐵14所產生)中受到勞倫茲力的作用,帶動可動部產生一向+Z方向移動的動能,因此、彈片受到此力影響,產生位移并變形,當+Z方向的勞倫茲力與彈片變形所產生的彈性力平衡時,即達到穩定平衡,也就是響應穩定的行程與所需的時間。
一般改善響應時間的方法有兩種:其一、增加阻尼(Damping);其二、增加彈簧彈性系數,但音圈馬達為一精密致動馬達,特別為了符合手機相機輕薄短小構造,所以音圈馬達也以小體積為發展目標,增加阻尼的作法對于講求體積越來越小的音圈馬達并不適用,至于增加彈簧彈性系數則需選用剛性較強的彈簧材料,但此舉會增加音圈馬達的啟動電流需求,進而造成耗電增加,減少電池供應時間。
由此,本案設計人為解決現有音圈馬達中所使用平板彈片的缺陷,并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可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的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其可在不增加彈片組尼與彈性系數以維持低耗電設計下,縮短音圈馬達的響應時間。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其包含有:
一固定部,用以維持一彈片形狀;
一變形部,自該固定部延伸而成,可扭曲以產生一彈性回復力;
一支持部,連接該變形部;
一受力部,與該支持部連接;
一穩定部,由該支持部所延伸而出,并設置于該支持部與該固定部之間。
如上所述的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其中,該彈片還包含有一凸點,設置在該穩定部的尾端。
如上所述的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其中,該彈片形狀為一圓板面,固接于該音圈馬達內的一外框架。
如上所述的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其中,該受力部與一活動件相接。
如上所述的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其中,該活動件受一外力時,將扭曲該變形部,當該外力消失時,藉由該變形部所產生的該彈性回復力復位。
如上所述的音圈馬達的平板彈片,其中,該受力部受一外力時,將移動該變形部、該支持部與該穩定部,當該外力消失時,藉由該變形部、該支持部與該穩定部所共同產生的一整合彈性回復力復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045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