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03299.1 | 申請日: | 2007-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5596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勇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勇奇 |
| 主分類號: | B24B21/20 | 分類號: | B24B21/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中平;候玉白 |
| 地址: | 311115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瓶***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偏心 軸承 調節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張緊砂帶的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屬砂光機部件總成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本申請人在先發明的砂光機砂光輥偏心軸微調結構,砂光輥呈空心管狀結構且套在偏心軸上,砂光輥與偏心軸間設有軸承且砂光輥繞偏心軸旋轉,偏心軸兩端位子軸承座上,需要微調砂光輥時,轉動偏心軸即可實現。其不足之處:一是砂光輥兩端無法精密同步上升或下降,達不到所需的微調效果;二是裝配非常困難,由于供砂光輥轉動的軸很長、直徑大、重量重,當軸穿過砂光輥芯時,位于砂光輥內壁與軸間的軸承受重力的影響,不可避免地發生傾斜,造成軸承損傷或損壞,更可怕的是:在裝配過程中,既使軸承已損傷或損害,裝配人員也無從得知,也就是說,無法確認設備的直實狀態;三是維修非常困難,砂光輥表面校正時,由于砂光輥是套在偏心軸上,而從偏心軸上找出砂光輥的軸向中心,其難度很大,往往是達不到的。無奈之下,只有在砂光輥兩端套假軸(貫通砂光輥的假軸或兩端鑲假軸),其結果仍然無法準確的找出其軸向相對的軸心,造成砂光輥校正不準,直接影響到被加產品的質量。
發明內容
設計目的:避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能夠有效地精密微調砂光輥軸承座調節機構。
設計方案: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1、通過偏心軸滑塊將偏心軸旋轉運動轉化為偏心軸滑塊左右上下運動。在結構設計上:偏心軸的偏心部與偏心軸滑塊相配合且由偏心軸帶動偏心軸滑塊運動;偏心軸滑塊位于動板中的偏心軸滑塊孔內且在偏心軸的帶動下在其孔內左右上下移動,而偏心軸滑塊帶動動板上下運動。2、由于在砂光機砂光輥的微調結構中,砂光輥兩端的軸承座安裝在動板的端面,當動板在偏心軸塊的帶動下上下運動時,其砂光輥隨之同步上下運動,從而達到微調砂光輥的目的。
技術方案1: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由動板(2)、偏心軸滑塊(5)、偏心軸(4)及定板(3)構成,動板(2)一端與定板(3)鉸接且可轉動,偏心軸滑塊(5)位于動板(2)中的偏心軸滑塊孔內且可左右移動,偏心軸(4)穿過定板(3)中的同心軸孔,其偏心軸(4)的偏心軸面與偏心軸滑塊(5)中的偏心軸孔相配合。
技術方案2:由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構成的砂光機砂光輥微調結構,砂光輥兩端的軸位于軸承座(1)上,兩套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分別位于砂架的兩端,其每套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分別由動板(2)、偏心軸滑塊(5)、偏心軸(4)及定板(3)構成,動板(2)一端與定板(3)鉸接且可轉動,偏心軸滑塊(5)位于動板(2)中的偏心軸滑塊孔內且可左右移動,偏心軸(4)穿過定板(3)中的同心軸孔,其偏心軸(4)的偏心軸面與偏心軸滑塊(5)中的偏心軸孔配合,兩套偏心軸式軸承座的偏心軸為一根軸且偏心角度和偏心量完全相同。
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一是裝配非常方便;二是維修非常簡便,省工、省時。
附圖說明
圖1是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由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構成的砂光機砂光輥微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附圖1和2。偏心軸式軸承座調節機構由動板2、偏心軸滑塊5、偏心軸4及定板3構成,動板2采用線切割等加工工藝加工成型,其一端與定板3鉸接且采用動板2銷軸6與定板3鉸接構成可轉動鉸接結構,偏心軸滑塊5采用線切割等加工工藝加工成型且位于動板2中的偏心軸滑塊孔內且可左右移動,偏心軸4采用現有技術加工成型且穿過定板3中的同心軸孔,其偏心軸4的偏心軸面與偏心軸滑塊5中的偏心軸孔相配合,軸承座1位于(固定在)動板2上。其調節方法:軸承座需要調高或降低時,在外力的作用下轉動偏心軸,其偏心軸面直接作用在與偏心軸滑塊配合的偏心軸孔面上,并且帶動偏心軸滑塊在位于動板的偏心軸滑塊孔內作左右移動式升、降運動的同時,偏心軸滑塊帶動動板繞銷軸上、下運動,動板帶動位于其上的軸承座上、下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勇奇,未經陳勇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032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