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塊的膠條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02709.0 | 申請日: | 2007-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308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蕓蕓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揮;祁建國 |
| 地址: | 臺灣省高雄市前***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直下式 背光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直下式背光模塊的膠條,特別是兼具固定背光源、支撐擴散板且改善光學外觀功能的膠條。
背景技術
以往大型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應用的產品,主要為筆記型計算機(Note?Book?Personal?Computer)及桌上型LCD監視器(LCDMonitor),而所要求背光模塊的特性主要在于重量輕、體積小、及厚度薄。因此,在開發LCD電視用的背光源時,必須考慮能有足夠的顯像亮度(至少要求輝度在450cd/m2以上)、寬廣的觀看視角(目前銷售產品規格已可達170°)、鮮明的影像對比度(目前LCD電視產品約500∶1;電漿電視產品約1000∶1)及合乎標準的使用壽命(目前產品測試值約6萬小時)。在以上的規格考慮下,直下式背光模塊便成為目前搭配大型LCD電視的技術主流,其設計的主要概念即在于為能因應更高亮度的需求,將原本為能減輕模塊重量及厚度考慮的側面光源,由直下式線光源將光線打散均勻,使光線轉變為平面光源后,進入液晶面板的技術模式。
直下式背光模塊在LCD中提供背面光源,由于直下式背光模塊的性能好壞會直接影響到LCD的品質,因此是LCD模塊中相當重要的零組件。一般而言,直下式背光模塊由擴散板(Diffuser)、導光板(Light?Guide?Plate)、數個背光源以及反射板(Reflector)所組成。其中導光板的用途在于將光線導引成平面,確保面板亮度的均勻性。背光源必須具備高亮度及壽命長等特色,因此目前可使用的背光源有冷陰極熒光燈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及熱陰極熒光燈、發光二極管(LED)、電激發光片(EL)等,其中又以CCFL為主流。當直下式背光模塊的厚度越薄時,由于數個背光源依序排列于導光板正下方,背光源的輪廓極易在LCD畫面上造成輝度不均與陰影。因此常用的改善方法是設置擴散板(Diffuser)或是調整擴散板的形狀,將透過導光板的光線做散射處理,設法消除背光源的陰影并使畫面的輝度更均勻。至于反射板則可防止背光源發射的光線外漏,并提升光的使用效率。
請參照圖1,為現有技術的直下式背光模塊部分范圍的立體圖。以目前23寸至30寸LCD電視所使用的12至16支線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塊為例,其背光源101附近的內部支撐結構,至少包括一個頂針103及數個O形環105,其中頂針103是用以防止上方的擴散板(圖未繪示)凹陷,同時背光源101套上O形環105則用以防止背光源101向下彎曲而接觸到下方的背板107,其中背板107的材質可例如為鋁,且背板107作為反射板的用。
然而,上述背光源101附近的支撐結構中,由于一個直下式背光模塊僅設一個頂針103以支撐擴散板,因此擴散板變形的位置并不一定,且頂針103支撐擴散板的效果不佳。其次,O形環105套上背光源101后,會影響此處背光源101的輝度。再者,現有的O形環105僅用于防止背光源101向下彎曲,并不能防止背光源101向上或朝左右彎曲。
請參照圖2,為現有技術的直下式背光模塊于擴散板上的縱向輝度分布圖,其中縱軸為任意輝度橫軸為縱方向(上下方向),任意輝度的較高值處為背光源101所在位置,而任意輝度的較低值處為背光源101與背光源101之間的位置。由于現有技術的直下式背光模塊的輝度變化較大且不均,使得測得的任意輝度值的高峰與明暗較明顯,呈現于背光源101上方的擴散板的光學外觀也較不美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直下式背光模塊于背光源附近的內部支撐結構,以提供擴散板更佳的支撐、防止背光源彎曲、并改善光學外觀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就是揭露一種直下式背光模塊的膠條,此膠條至少包含底座、頂針及至少一背光源固定結構,其中底座具有反射面以增加輝度且改善光學外觀,頂針可有效支撐擴散板,而背光源固定結構可固定背光源并避免背光源彎曲。
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提出一種直下式背光模塊的膠條,其中此膠條設于直下式背光模塊的背板的上方并平行于數個背光源,且此膠條至少包含:底座,其中底座為柱狀體且至少具有底面,以及與此些背光源平行且與底面相對的二邊相連的二側面,而其中二側面具有共邊且二側面用以反射此些背光源產生的光線;頂針,其中頂針設于二側面的共邊上,且此頂針用以支撐此些光源上方的擴散板;以及至少一背光源固定結構,其中每一背光源固定結構至少包含:連接于底座且由底座側出的支臂,以及向上開口的弧狀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027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二次進風預熱節能氣刀加熱器
- 下一篇:凝結水閉式回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