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車輛的后擋板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307060.8 | 申請日: | 200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2307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06 |
| 發明(設計)人: | 方載喆 | 申請(專利權)人: | 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龍 淳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車輛 擋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車輛的后擋板,更具體涉及關于擾流器的安裝和 形狀的后擋板結構。
背景技術
圖1所示的擾流器502通常固定在車輛后擋板500的上部。
在車輛以高速行駛時,擾流器502引起下壓力(downforce),因 此車輛的接觸特性得到改善。此外,擾流器改善了車輛的設計,并引 起適當的氣流從而防止車輛后部被污染。
在相關領域中,擾流器502是通過塑料注塑而獨立形成的,并被 安裝在車輛上。因此,裝配的車輛部件的數日和人力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為車輛提供了一種后擋板,其中擾流器是整體形成 的,因此車輛部件的數目減少且不需要裝配獨立部件,從而降低車輛 制造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用于車輛的后擋板包括上面板和下面板。 上面板形成后擋板的上部,其設置在后擋板中后擋風玻璃安裝孔上方, 且具有擾流器形狀的橫截面和上部分。
下面板可包括兩個側柱和上橫跨部件,這些部件都是彼此整體形 成的,從而由自身完整形成后擋風玻璃安裝孔。兩個側柱可覆蓋后擋 風玻璃的側邊。上橫跨部件可將側柱的上部連接。
下面板的上橫跨部件和兩個側柱的上部可通過焊接固定至上面板 上。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擾流器是整體地形成在后擋板上的,因此 車輛部件的數目被減少且不需要裝配分離的部件。因此,可以降低車 輛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實質和目的,應結合附圖參考下文中的 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示出現有技術中車輛中形成的后擋板的視圖;
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后擋板的上面板;
圖3是沿圖2中線III-III截取的橫剖視圖;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后擋板的下面板;和
圖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車輛后擋板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參考圖2至5,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后擋板包括彼此整體固定的 上面板5和下面板7。上面板5形成后擋板1的上部,該上面板設置在 后擋板1中后擋風玻璃安裝孔3上方,且橫截面具有擾流器的形狀。 下面板7固定在上面板5的下部并與上面板5共同形成后擋板1。
上面板5和下面板7分開形成的原因如下:形成圖3所示擾流器 的形狀的深度S相當大。因此,除非上面板5和下面板7分開形成, 否則有擾流器狀部分9被撕裂的問題。
也就是,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具有擾流器形部分9的上面板5 和下面板7分開形成以形成后擋板1,因此確保形成擾流器狀部分9 的自由度。
另外,下面板7包括兩個側柱11和上橫跨部件13,這些部件彼此 整體地形成,從而自身完整地形成后擋風玻璃安裝孔3。兩個側柱11 覆蓋后擋風玻璃的側邊,且上橫跨部件13將側柱11的上部連接。
也就是,后擋風玻璃安裝孔3不是由上面板5形成,而是由與下 面板整體地形成的上橫跨部件13完整地形成。因此,即使下面板7不 具有上橫跨部件13,下面板7自身也具有足夠的強度而無結構缺陷。
由于下面板7的強度,下面板7不會變形并易于在后擋板1的制 造過程中操縱。
通過焊接將上橫跨部件13和下面板7的兩個側柱11的上部固定 至上面板5,從而形成后擋板1。
根據上述車輛的后擋板1,因為擾流器狀部分9是在上面板5的形 成過程中同時形成的,不需要制造和組裝分離的部件。因此,可以減 少車輛制造成本。此外,上面板5和下面板7分開形成,且下面板7 包括上橫跨部件13以便自身完整地形成后擋風玻璃安裝孔3。因此可 以確保后擋板的強度并方便地制造后擋板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30706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摩托車
- 下一篇:用于演示滑轉的牽引力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