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時分雙工多輸入多輸出的下行波束形成方法、裝置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306383.5 | 申請日: | 200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7170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1 |
| 發明(設計)人: | 楊綠溪;許道峰;杜穎鋼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02 | 分類號: | H04B7/02;H04L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羅正云;宋志強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時分 雙工 輸入 輸出 下行 波束 形成 方法 裝置 系統 | ||
1.一種時分雙工多輸入多輸出的下行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 包括:
按照最大速率傳輸準則生成第一個數據流的發射波束;
生成除了所述第一個數據流之外的其它數據流的發射波束,使得所述其它 數據流的發射波束被限制在所述第一個數據流的發射波束的零空間當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時分雙工多輸入多輸出的下行波束形成方法,其 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生成除了所述第一個數據流之外的其它數據流的發射波束,從統計意義上 使得所生成的所述其它數據流對應的等效信道增益最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時分雙工多輸入多輸出的下行波束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個數據流是移動終端發射天線對應的數據流;除了第一個數據流 之外的其它數據流是移動終端非發射天線對應的數據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時分雙工多輸入多輸出的下行波束形成方法,其 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個數據流與所述除了第一個數據流之外的其它數據流屬于同一個 編碼塊或者不屬于同一個編碼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時分雙工多輸入多輸出的下行波束形成方法,其 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終端發射天線數大于1時,將所有移動終端發射天線對應的數據 流都歸為第一個數據流。
6.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該基站包括第一個數據流發射波束形成單元和 其它數據流發射波束形成單元,其中:
第一個數據流發射波束形成單元,用于按照最大速率傳輸準則生成第一個 數據流的發射波束;
其它數據流發射波束形成單元,用于生成除了所述第一個數據流之外的其 它數據流的發射波束,使得所述其它數據流的發射波束被限制在所述第一個數 據流的發射波束的零空間當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它數據流發射波束形成單元,用于生成除了所述第一個數據流之外 的其它數據流的發射波束,并從統計意義上使得所生成的所述其它數據流對應 的等效信道增益最大,其中所述其它數據流的發射波束被限制在所述第一個數 據流的發射波束的零空間當中。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個數據流是移動終端發射天線對應的數據流;除了第一個數據流 之外的其它數據流是移動終端非發射天線對應的數據流。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個數據流與所述除了第一個數據流之外的其它數據流屬于同一個 編碼塊或者不屬于同一個編碼塊。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終端發射天線數大于1時,將所有移動終端發射天線對應的數據 流都歸為第一個數據流。
11.一種接收機,其特征在于,該接收機用于接收由權利要求6所述基站 發射的波束。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機,其特征在于,該接收機為最小均方誤 差MMSE接收機。
13.一種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該通信系統包括基站和接收機,其中:
基站,用于按照最大速率傳輸準則生成第一個數據流的發射波束,并生成 除了所述第一個數據流之外的其它數據流的發射波束,使得所述其它數據流的 發射波束被限制在所述第一個數據流的發射波束的零空間當中;
接收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個數據流的發射波束和除了該第一個數據流之 外的其它數據流的發射波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30638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光功率測量的裝置、方法和系統
- 下一篇:循環碼解碼器的解碼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