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305475.1 | 申請日: | 2007-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7047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1 |
| 發明(設計)人: | 許峰維 | 申請(專利權)人: |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6 | 分類號: | G06F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 亮 |
| 地址: | 臺灣省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電子裝置在現今社會隨處可見,例如個人數字助理(Pers。nal?digitalassistants,PoA)、手機等。一般的電子裝置,例如個人數字助理(Pers。nal?digitala?5515?tants,PDA),在機身外觀設置按鈕以提供電子裝置的各種不同功能的選取。
然而,在電子裝置日趨輕薄短小的潮流下,在機身外觀裝置按鈕會占據電子裝置過多的空間,除了造成電子裝置體積無法縮小外,亦限制了電子裝置上屏幕的尺寸。而且,在產品生產線上組裝按鈕時常會有陷落或歪抖的事件發生,所以愈多的按鈕增加生產線上出現更多不良品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就是在提供一種藉由操作觸控筆按壓機身內的按鈕,以取代直接按壓機身外觀上的按鈕的電子裝置,如此,節省的機身外觀按鈕所騰出的空間就能裝置較大尺寸的屏幕,且使得電子裝置具有較簡潔的外觀并減少了產品生產線上因為組裝按鈕而產生的不良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按鈕,用以啟動該電子裝置的一第一功能;
一機殼,具有:
一按鈕溝槽,該第一按鈕設置于該按鈕溝槽內;
一筆桿溝槽,與該按鈕溝槽連通;以及
一觸控筆,包括:
一筆桿,插置于該于該筆桿溝槽內;及
一凸塊,設置于該筆桿上,并隨著該筆桿轉動,以按壓該第一按鈕并啟動該第一功能。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筆桿滑動于該筆桿溝槽內,該凸塊更隨著該筆桿滑動,以滑動至該第一按鈕的位置。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筆具有一握持部,該握持部設置于該筆桿的一端,并露出于該筆桿溝槽外。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握持部為扁平狀,以供一使用者握持該觸控筆。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機殼具有一連通道,該連通道連通該筆桿溝槽的一第一缺口及該按鈕溝槽的一第二缺口,該凸塊由該通道進出該按鈕溝槽。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按鈕溝槽內,用以抵靠該凸塊,以提供該凸塊一彈性回復力。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第二彈性元件,設置于該按鈕溝槽內,用以抵靠該凸塊,以提供該凸塊一彈性回復力,該第一彈性元件及該第二彈性元件設置于該第二缺口的兩側。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偵測器,設置于該按鈕溝槽內,該偵測器用以偵測該凸塊的所在位置。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顯示單元,設置于該機殼的一外側表面;以及
一控制單元,電性連接于該第一顯示單元及該偵測器,當該偵測器偵測到該凸塊位于該第一按鈕的位置,則該控制單元控制該第一顯示單元發出一第一色光。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按鈕被該凸塊按壓時,該控制單元更控制該第一顯示單元發出一第二色光。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第二按鈕;以及
一第二顯示單元,設置于該機殼的一外側表面,當該偵測器偵測到該凸塊位于該第二按鈕的位置,則該控制單元控制該第二顯示單元發出該第一色光。
上述的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筆桿溝槽的長度大于該筆桿的長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IA繪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內部立體透視圖。
圖IB繪示第一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筆桿溝槽、按鈕溝槽位置示意圖。
圖IC繪示連通道、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示意圖。
圖ID觸控筆位于按鈕溝槽內,凸塊、第一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及偵測器的位置示意圖。
圖2A繪示觸控筆位于第一缺口的位置示意圖。
圖2B繪示觸控筆位于第一按鈕的位置示意圖。
圖2C繪示觸控筆位于第二按鈕的位置示意圖。
圖2D繪示觸控筆按壓第二按鈕的位置示意圖。
圖2E繪示觸控筆釋放后,第二彈性元件將觸控筆推回第一按鈕的位置示意圖。
圖3A繪示觸控筆未進入按鈕溝槽內部時,第一顯示單元狀態示意圖。
圖3B繪示觸控筆位于第一按鈕時,第一顯示單元狀態示意圖。
圖3C繪示觸控筆位于第二按鈕時,第一顯示單元及第二顯示單元狀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30547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內存模塊的電源管理模塊
- 下一篇:新型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