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304711.8 | 申請日: | 200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2428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23 |
| 發明(設計)人: | 佟家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佟家勇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4 | 分類號: | A61K36/904;A61K9/20;A61P17/10;A61K35/36;A61K35/56;A61K35/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張亞軍;夏新 |
| 地址: | 100010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痤瘡 內服 中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服中藥,特別是一種專用于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本發明還涉及所述內服中藥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痤瘡又稱“青春痘”、“暗瘡”、“粉刺”,是一種不易治愈,發病率很高的皮膚病。西醫認為痤瘡是一種以多因素、多形性皮疹為特征的毛囊皮脂結構的慣性炎癥性疾病,主要生長于青年人面部、胸、背部皮脂腺較豐富的部位,表現為粉刺、炎癥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痤瘡的病因主要有:細菌感染,如痤瘡棒狀桿菌的感染;內分泌障礙,如雄性激素水平提高;代謝紊亂,如脂肪分泌旺盛;腸胃疾病等。中醫認為該疾病是由濕熱血燥、血瘀凝滯肌膚,加之飲食失調,好食肥甘厚味、辛辣,沖任失調,肺胃火盛上擾頭面或因脾胃素有濕熱所致。
目前中西醫治療痤瘡的方法均為藥物治療。西醫對非炎癥性痤瘡的治療主要使用維甲酸類化合物,如維A乳膏,或采用抗雄性激素類藥物,如安體舒通等;對炎癥性痤瘡的治療主要采用抗生素如紅霉素、螺旋霉素等。中醫采用的治療藥物主要是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類湯藥、丸藥、散劑等口服藥,包括清熱暗瘡片、排毒養顏膠囊和濕毒清膠囊等。
現有的中、西醫治療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藥效不夠全面,治標不治本。現有的大多數內服藥片面強調消炎、清熱等功效,而不注重對機體的全面調整。
2.治愈率較低。往往是用藥時有一定的效果,停藥后出現反復。
3.有一定的副作用。部分患者用藥后有不良反應,如月經不調、肢體乏力等。
4.療程較長。通常為3-6個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加有效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以便提高該疾病的治愈率,消除用藥時的不良反應,縮短療程。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提供一種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它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
茜草8-10,白鮮皮8-10,地膚子8-10,苦參8-10,土茯苓8-10,大黃5-6,金銀花12-15,連翹8-10,蒲公英8-10,甘草5-6,梔子8-10,牡丹皮8-10,蛇蛻5-6,蟬蛻5-6,葛根5-6,牛蒡子5-6,薄荷5-6,防風5-6,當歸8-10,赤芍8-10,白芍8-10,紫荊皮8-10,紫草8-10,生地黃8-10,玄參8-10,麥冬8-10,白茅根8-10,桑白皮8-10,枇杷葉8-10,百部5-6,黃芩8-10,白術8-10,茯苓8-10,陳皮5-6,焦三仙12-15,黃連8-10,龍膽8-10,蒼術8-10,黃柏8-10,牛膝8-10,薏苡仁8-10,皂角刺8-10,白芷8-10,丹參12-15,桃仁8-10,紅花8-10,白花蛇舌草8-10,側柏葉8-10,沉香4-5,檀香4-5,木香4-5、丁香4-5和穿山甲0-5。
所述內服中藥優選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
茜草8,白鮮皮8,地膚子8,苦參8,土茯苓8,大黃5,金銀花12,連翹8,蒲公英8,甘草5,梔子8,牡丹皮8,蛇蛻5,蟬蛻5,葛根5,牛蒡子5,薄荷5,防風5,當歸8,赤芍8,白芍8,紫荊皮8,紫草8,生地黃8,玄參8,麥冬8,白茅根8,桑白皮8,枇杷葉8,百部5,黃芩8,白術8,茯苓8,陳皮5,焦三仙12,黃連8,龍膽8,蒼術8,黃柏8,牛膝8,薏苡仁8,皂角刺8,白芷8,丹參12,桃仁8,紅花8,白花蛇舌草8,側柏葉8,沉香4,檀香4,木香4和丁香4。
所述內服中藥還優選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
茜草8,白鮮皮8,地膚子8,苦參8,土茯苓8,大黃5,金銀花12,連翹8,蒲公英8,甘草5,梔子8,牡丹皮8,蛇蛻5,蟬蛻5,葛根5,牛蒡子5,薄荷5,防風5,當歸8,赤芍8,白芍8,紫荊皮8,紫草8,生地黃8,玄參8,麥冬8,白茅根8,桑白皮8,枇杷葉8,百部5,黃芩8,白術8,茯苓8,陳皮5,焦三仙12,黃連8,龍膽8,蒼術8,黃柏8,牛膝8,薏苡仁8,皂角刺8,白芷8,丹參12,桃仁8,紅花8,白花蛇舌草8,側柏葉8,沉香4,檀香4,木香4、丁香4和穿山甲5。
所述大黃優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記載的酒大黃。
所述蛇蛻優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記載的酒蛇蛻。
所述牛蒡子優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記載的炒牛蒡子。
所述穿山甲優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記載的醋山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佟家勇,未經佟家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30471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用攝像頭支架
- 下一篇:基于情感補償的聲紋識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