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命令行接口的測試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302384.2 | 申請日: | 200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9773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11 |
| 發明(設計)人: | 石戩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鄭立明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命令行 接口 測試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備測試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網絡設備命令行接口的測試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命令行界面(Command?Line?Interface,CLI)是對當前網絡設備進行設置的主要操作方式。隨著網絡設備功能的日益完善,命令行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在利用命令行界面對網絡設備進行操作時,常常會遇到多視圖、多用戶級別的命令行界面,而不同視圖或不同用戶級的命令行界面所能夠進行的命令測試是不一樣的,而且動輒就可以達到幾千條命令,命令之間不同含義的組合甚至可以達到幾十萬條之多,同時隨著系統的升級或變遷,系統設備內還會出現新舊命令的更替,為設備提出了更高的命令測試需求。
舉例來說,以下命令格式是網絡設備上常見的一種聚合命令格式:
Display{ip{routi|vpn}|clock[config]|fib{acl|verbose|vpn}}
將上述命令格式用命令樹的形式來表現就形成了如圖1所示的命令樹,圖1中命令樹的結構來自于語法規則,其中標注為葉子結點的是命令行中有<CR>提示的地方,所說的<CR>提示表示該命令行已經結束,可以輸入回車執行測試,如果命令行中不含有<CR>提示信息,則表示該命令行不能結束,需要繼續進行填寫;其他的結點是命令行中的一個單詞或參數,是一條完整命令的一部分;而命令樹頂部的display所代表的結點可以看成是命令樹的根結點。
這樣從根結點到任一的葉子結點就可以形成一條完整的命令,在進行命令行接口的測試時,就需要對每一條完整的命令進行測試驗證。而按照現有技術中的命令格式和命令樹結構,設備在進行命令測試時,往往需要耗費較多的系統資源來實現測試計算過程,當命令數量較多時,測試建樹的效率也非常的低。
綜上所述,在實現本發明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按照現有技術中的命令格式和命令樹結構,設備在進行命令測試時,需要耗費較多的系統資源來實現測試計算過程,同時當命令數量較多時,測試的效率也非常的低,無法滿足系統升級或變遷的測試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方式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命令行接口的測試方法及裝置,能夠簡化命令樹的構造,建立一個很容易測試的命令樹,提高可測試性,從而減少了設備計算資源的浪費,并且大大提高了測試的效率。
本發明實施方式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命令行接口的測試方法,包括:
獲得需要進行測試的聚合命令;
從所述聚合命令的根結點開始,對所述聚合命令進行等價二叉樹的轉化;
對所述等價二叉樹的葉子結點進行遍歷,并進行葉子結點到根結點的路徑訪問,獲得每一條單命令和對應的預期提示信息;
對所獲得的每一條單命令進行測試。
本發明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命令行接口的測試裝置,包括:
聚合命令獲取單元,用于獲得需要進行測試的聚合命令;
命令樹轉化單元,用于從所獲得的聚合命令的根結點開始,對所述聚合命令進行等價二叉樹的轉化;
單命令獲取單元,用于對所述等價二叉樹的葉子結點進行遍歷,并進行葉子結點到根結點的路徑訪問,獲得每一條單命令和對應的預期提示信息;
命令測試單元,用于對所獲得的每一條單命令進行測試。
由上述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首先通過獲得需要進行測試的聚合命令,然后從所述聚合命令的根結點開始,對所述聚合命令進行等價二叉樹的轉化,再對所述等價二叉樹的葉子結點進行遍歷,并進行葉子結點到根結點的路徑訪問,獲得每一條單命令和對應的預期提示信息,最后對所獲得的每一條單命令進行測試。這樣通過等價二叉樹的轉化簡化了命令樹的構造,建立一個很容易測試的命令樹,提高了可測試性,從而減少了設備計算資源的浪費,并且大大提高了測試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常見的命令樹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方式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方式所舉例子中聚合命令進行等價二叉樹轉化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現有技術中多視圖下的命令行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方式所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3023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