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測量用于容納流體的罐的密封擋板的實際孔隙率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301186.4 | 申請日: | 200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086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2 |
| 發明(設計)人: | C·迪弗洛;P·埃斯伯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阿克亞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7/10 | 分類號: | G01N7/10;G01N15/08;G06F17/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曉光;于靜 |
| 地址: | 法國圣*** | 國省代碼: | 法國;F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量 用于 容納 流體 密封 擋板 實際 孔隙率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稱為薄膜儲罐的絕熱流體儲存罐的技術領域,所述流體例如為液化氣。這種罐安裝在例如甲烷儲罐的物品腔的外殼中。
更具體是,本發明涉及用于測量這種罐的密封層之一的實際孔隙率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下面參考附圖1簡要描述這種罐的壁的結構。圖1為容納液化氣的罐的壁的截面示意圖。
將例如甲烷的液化氣G儲存在罐20中,其壁利用任何合適的固定裝置固定到腔的外殼1上。
所述腔的外殼可以是單外殼或更通常的雙外殼結構。在圖1中,標記1表示外殼的內壁。這用作罐的承受結構,并在下文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如此表達。
壁2從承受結構1到罐的內部連續地包括:
第二絕熱層6,
第二密封擋板5,
第一絕熱層4,
以及第一密封擋板3。
用于絕熱層4和6的材料可以是蜂窩狀絕熱材料,例如具有多孔結構的聚氨酯泡沫,以及膠合板,以硬化該層。
第一和第二絕熱層4和6的目的是相對于外部環境熱隔離液化氣,并將其保持在低溫以限制蒸發速率。例如,在大約-160℃的溫度運輸甲烷。
第二密封擋板5由粘合在絕熱層4和6之間的例如柔性或剛性片形式的材料構成。例如,商標為“Triplex”的材料,其包括夾在兩個纖維玻璃織物之間的連續薄金屬片。
第一密封擋板3可以由金屬邊條的組件形成。
與液化氣G直接接觸的第一密封擋板3的目的是確保容納液化氣,而第二密封擋板5具有相同的作用,但是只在通過所述第一密封擋板3泄漏的情況下才發揮作用。
最后,第二絕熱層6可以通過圖中未示出的銷釘和/或例如粘合珠固定到承受結構1。
另外,如圖2所示,將氣態的例如氮氣的惰性氣體或干燥空氣引入第一和第二絕熱層4和6之間的自由空間40、60,該氣體被保持在受控的氣壓下。
“自由空間”表示未被絕熱材料和附接裝置占據的體積。特別是,在構成所述絕熱層4和6的絕熱材料的相鄰元件之間存在自由空間40、60。
圖2示意性示出用于液化氣的存儲罐20,以及用于調節惰性氣體的氣壓的裝置。
通過用于該氣體的供給閥601和排出閥602調節第二絕熱層6的自由空間60中的惰性氣體的氣壓,這兩個閥參考層6被描述為“第二”。
類似,通過用于該氣體的供給閥401和排出閥402控制第一絕熱層4的自由空間40中的惰性氣體的氣壓,這兩個閥被描述為“第一”閥。
這些閥還通過圖中未示出的調節系統控制。
當第二密封擋板5完全防泄漏時,兩個第一和第二空間不流體連通。
第二密封擋板5的完整性是重要的且受調節,以確保在第一密封擋板3的損壞的情況下腔的安全性。
絕熱層4和6中的惰性氣體用于將絕熱層的自由空間保持在選定的氣壓,并檢查在絕熱層之間沒有液化氣G的泄漏。
為此,周期性或連續地采集惰性氣體的樣品,并分析樣品氣體,以驗證其中不包含大量在罐20中輸送的氣體G。換句話說,進行檢查以確保例如氮氣不包含甲烷。
已知的驗證第二密封擋板5的完整性的技術包括進行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稱為“標準化孔隙率面積”測量或NPA的測量。
“標準化孔隙率面積”(NPA)定義為“提供與5000m2的密封擋板全部泄漏相同的液化氣G的泄漏的一個孔的面積的當量,所述密封擋板的質量(孔隙率)在雖然可通過氣體(氣體形式)但可防止所述液化氣到達外殼的承受結構的情況下是可接受的。
其用平方米(m2)表達。
實際中,當罐20為空的且處于環境溫度和大氣壓下進行該測量。
將第二絕熱層6的自由空間置于真空下,即相對于標準氣壓的大約-500毫巴(-5·104Pa)的氣壓,所述標準大氣壓為1020毫巴量級(大約105Pa)。然后測量第二絕熱層6的自由空間從相對于標準大氣壓的-450毫巴的氣壓上升到相對于標準大氣壓的-300毫巴的氣壓所用的時間。
然后,通過應用下面的公式,計算標準化孔隙率面積(NPA):
當惰性氣體是21℃的氮氣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阿克亞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阿克亞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30118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