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成像鏡頭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201439.0 | 申請日: | 2007-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7325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25 |
| 發明(設計)人: | 林群翎;黃俊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9/34;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像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成像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成像鏡頭。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應用于成像系統的影像感測器,如電荷耦合器(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補充性半導體(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裝置,在提高像素的同時,朝小型化方向發展,以此滿足消費者對成像系統的成像品質及便攜性的要求。
對應地,成像鏡頭需提高分辨率、縮小尺寸,以配合影像感測器組成高成像品質、小尺寸的成像系統。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高分辨率、小尺寸的成像鏡頭。
一種成像鏡頭,其從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鏡片、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二鏡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鏡片及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四鏡片。該成像鏡頭滿足條件式:
0.5<F1/F<1;
R6>R5>R7>0。
其中,F1及F分別為該第一鏡片及該成像鏡頭的有效焦距,R5,R6及R7分別為該第三鏡片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該第三鏡片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及該第四鏡片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
條件式:0.5<F1/F<1用于縮短成像鏡頭全長(成像鏡頭第一個光學面到成像面的距離),避免產生過于嚴重的球差(spherical?aberration)。條件式:R6>R5>R7>0用于修正場曲(field?curvature)及畸變(distortion)。綜前,可得到高分辨率、小尺寸的成像鏡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系統構成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成像鏡頭的球差特性曲線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成像鏡頭的場曲特性曲線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成像鏡頭的畸變特性曲線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成像鏡頭的球差特性曲線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成像鏡頭的場曲特性曲線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成像鏡頭的畸變特性曲線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成像鏡頭的球差特性曲線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成像鏡頭的場曲特性曲線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成像鏡頭的畸變特性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像鏡頭100從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鏡片10、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二鏡片2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鏡片30及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四鏡片40。
成像鏡頭100成像時,光線自物側入射成像鏡頭100,依次經第一鏡片10、第二鏡片20、第三鏡片30及第四鏡片40后匯聚(成像)于成像面99。設置CCD或CMOS的感測面(圖未示)于成像面99處便可組成成像系統。
為得到高分辨率、小尺寸的成像鏡頭100,成像鏡頭100滿足條件式:
(1)0.5<F1/F<1;
(2)R6>R5>R7>0。
其中,F1及F分別為第一鏡片10及成像鏡頭100的有效焦距,R5,R6及R7分別為第三鏡片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第三鏡片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及第四鏡片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
條件式(1)給出第一鏡片10的光焦度(1/F1)與成像鏡頭100的光焦度(1/F)的關系,以限制成像鏡頭全長,并控制球差。滿足F1/F<1已可得到較短的后焦距,進而得到較短的成像鏡頭全長,考慮到F1/F過小將導致第一鏡片的光焦度過大,產生較嚴重的球差,為將球差控制在可修正的范圍內,故另限制0.5<F1/F。
另外,由于第一鏡片10設置于成像鏡頭100外側,為避免第一鏡片10蒙塵刮花,優選地,第一鏡片10采用玻璃材料制成(采用色散小的玻璃材料還可降低色差(chronicaberration)),限制0.5<F1/F,利于減小玻璃鏡片的曲率半徑,進而減低玻璃鏡片研磨的難度,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
條件式(2)通過限定曲率半徑R5,R6及R7的關系,限定第三鏡片30的物側表面、第三鏡片30的像側表面及第四鏡片40的物側表面的光焦度關系,利于修正場曲及畸變。若不滿足條件式(2)限定的條件,將產生較大的場曲及畸變。
優選地,成像鏡頭100還滿足條件式:
(3)0.3<R1/F<0.6。
其中,R1為第一鏡片10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20143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