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信用存款的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200743.3 | 申請日: | 2007-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572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03 |
| 發明(設計)人: | 陸洪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銀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F19/00 | 分類號: | G07F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用 存款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融系統自動存款的方法及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信用自動存款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銀行存款大部分都是人工存款,需要的手續特別多,交易比較慢,且等候時間長,以至于存款效率低,尤其對于已經建立信用制度的客戶來說,每次存款的面額都比較大,這樣交易起來花費時間更要多。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信用自動存款的法及裝置。
根據本發明,一種信用大額自動存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用戶將磁卡插入讀卡器,輸入密碼,讀卡器讀出磁卡信息,并把該信息送到與控制系統相連的銀行后臺服務系統處理,確認用戶信息;
多媒體顯示裝置顯示可以存款的信息,確認之后,通過與控制系統相連的鍵盤的操作或點擊顯示屏,輸入存款的金額;
控制系統與銀行后臺處理系統進行通信,處理用戶要存款的信息,并在多媒體顯示裝置上顯示出相關處理信息;
根據多媒體顯示裝置顯示出可以放入現鈔的提示之后,同時把貨幣入口打開,然后用戶把按一定數額如1000元、2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50000元等已經扎成捆的貨幣,一次放入智能存款裝置的貨幣入口內;
受控制系統控制的智能存款裝置自動對本次貨幣進行打包、貼或噴標簽,隨后將該貨幣送入貨幣儲存單元中;
銀行后臺處理系統把該交易流水號記入用戶的交易記錄之內;
控制系統與銀行后臺處理系統進行信息交互,確認用戶存款完畢,并把此信息通過多媒體顯示裝置顯示出來,根據此信息,用戶完成存款交易。
信用存款的裝置,包括自動存款主體裝置,還包括與銀行后臺服務系統相連的控制系統,與控制系統連接的智能存款裝置,以及與控制系統連接的讀卡器、多媒體顯示裝置、鍵盤和與控制系統連接的打包機、標簽發生器,貼或噴標簽,北京銀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有售。
其中,所述智能存款裝置用于將貨幣保管在儲存單元中
其中,所述智能存款裝置還包括貨幣入口,銀行核實工作人員使用的取出口。
其中,所述控制系統還含有CPU內核的處理系統。
其中,所述裝置包括一個監控裝置。
所述智能存款裝置北京銀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有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對于在銀行已經建立信用制度的客戶方便快速存款,而不用占用更多的人力資源,更有利于銀行系統的自動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要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不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存款機包括存款機主體15、讀卡器17、多媒體顯示裝置19、鍵盤20、貨幣入口5、控制系統18、智能存款裝置16。
在圖1中可以看出存款機主體的外觀與傳統的存款機相同,上述的讀卡器17、多媒體顯示裝置19、鍵盤20都是基于現有技術制造出來,并且都與控制系統18相連??刂葡到y18可以為包括CPU內核的處理系統,也是基于現有技術制造出來的。
當用戶需要存款時,首先將磁卡插入讀卡器17,這時多媒體顯示裝置19將提示用戶輸入密碼,用戶通過鍵盤20輸入密碼后,控制系統18即與銀行后臺數據庫建立通訊連接,并核對用戶身份,無誤后,即開啟智能存儲裝置16的貨幣入口1,用戶將貨幣放入智能存儲裝置16后,標簽發生器,對放入智能存儲裝置16的貨幣貼上標簽,然后關閉貨幣入口1,將貨幣放入存儲單元,存儲單元可為一箱體,同時控制系統18向銀行后臺交易系統傳送該筆交易記錄,銀行后臺系統隨即更改后臺數據庫的賬戶信息,完成存款操作。
確認用戶存款完畢,并把此信息通過多媒體顯示裝置顯示出來,根據此信息,用戶完成存款交易。
其中,在該用戶存款的整個過程中,存款機上有監控裝置一直監控整個存款過程。
在后續工作中,銀行工作人員取出存款機的保險柜中的貨幣,并根據貨幣上的標簽識別出用戶身份和交易流水號,并在監控裝置的監控下進行核實,并錄制核實的全過程,若出現貨幣金額錯誤或出現假幣,則進行相應的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銀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銀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20074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六味地黃制劑的生產工藝
- 下一篇:鋸螺型太陽能吸熱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