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的通關藤提取物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191486.1 | 申請日: | 2007-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6306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24 |
| 發明(設計)人: | 章華;張安元;檀愛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先聲藥物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J17/00 | 分類號: | C07J17/00;A61K31/704;A61P35/00;A61K36/27;A61K125/00;A61K12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42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關 提取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的通關藤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
背景介紹
通關藤系蘿藦科牛奶菜屬植物,始載于《滇南本草》,主產于云南,又名通關散、 通光藤、烏骨藤、通光散等。有消炎、清熱解毒、止咳平喘、散結止痛等功效。以通關 藤含有的獨特的化學成分制備而成的中藥消癌平,具有誘導和促使腫瘤細胞賴以分裂、 擴散的載體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裝配與微管穩定的作用機制,從而鏟除腫瘤細胞有絲分 裂的原生動力。臨床上用于治療肝癌、胃癌等各種晚期惡性腫瘤已獲良好療效,其溶液 能明顯抑制腫瘤細胞,并能促進食欲,消除疼痛,使病灶穩定或縮小,是一種很有前途 的抗癌中藥。
目前,國內有關通關藤化學成分的研究工作表明其藤、莖中含有C21甾體皂甙、生 物堿、黃酮、多糖、樹脂、色素及油脂等多種化學成分,但反映通關藤臨床功效與藥理 作用的單體有效成分尚有待進一步明確。
C21甾體苷是通關藤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新的通關藤提取物。
本發明還提供了新的通關藤提取物的混合物。
本發明還提供了包含新的通關藤提取物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還提供了包含新的通關藤提取物的混合物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還提供了新的通關藤提取物在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還提供了新的通關藤提取物的混合物在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所指的新的通關藤提取物,具有式I的結構通式:
其中R1及R2分別如下:
本發明的新的通關藤化合物的分離過程如下:
通關藤藤莖,粉碎,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減壓回收乙醇,得乙醇 提取物。該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減壓回收乙酸乙酯,得乙酸乙酯部分。將乙酸乙酯 部分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依次用石油醚∶丙酮(15∶1,10∶1,5∶1,4∶1,3∶1,2∶ 1,3∶2,1∶1,丙酮,V∶V)梯度洗脫,按薄層同一斑點合并,得組分I、II。經過硅 膠柱層析、反相柱層析、LH-20凝膠系統及半制備HPLC的分離、純化,得到新化合物 S1、S2、S3、S4、S5。
相關的鑒定數據如下:
化合物S1和S2
化合物S3、S4和S5
本發明的新的通關藤化合物在分離的過程中可形成多組分的混合物,包括上述提及 的化合物S1、S2、S3、S4、S5
本發明的新的通關藤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可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形成組合物。
根據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熟知的細胞毒活性化合物的常規篩選方法,通過體外多種腫 瘤細胞株的篩選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式I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活性,可作為抗腫 瘤藥物的候選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本發明中沒有具體描述的提取、分離方法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熟知的方法,本 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根據說明書的提示采用藥典規定的方法或者其他操作規程限定 的方法結合所使用儀器的說明書進行操作,即可實現本發明。
實施例1粗分組分的制備
通關藤藤莖30kg,粉碎,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減壓回收乙醇, 得乙醇提取物。該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減壓回收乙酸乙酯,得乙酸乙酯部分400g。 將乙酸乙酯部分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依次用石油醚∶丙酮(15∶1,10∶1,5∶1,4∶ 1,3∶1,2∶1,3∶2,1∶1,丙酮,V∶V)梯度洗脫,按薄層同一斑點合并,得組分 I(7.985g)、II(26g)。
實施例2化合物S1的分離
將組分I(7.985g),依次經硅膠柱層析〔氯仿∶甲醇∶石油醚(40∶1∶40)洗脫〕、 凝膠柱層析〔二氯甲烷∶甲醇(1∶1)洗脫〕、反相柱層析〔73%甲醇洗脫〕、甲醇凝膠柱層 析分離純化,按薄層同一斑點合并,得到化合物S1(12mg)。
實施例3化合物S2的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先聲藥物研究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先聲藥物研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914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