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改性的氟橡膠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189640.1 | 申請日: | 2007-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9739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磊;韋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8L27/12 | 分類號: | C08L27/12;C08K3/22;C08J3/20 |
| 代理公司: | 洛陽市凱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符繼超 |
| 地址: | 471039***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氟橡膠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非金屬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可改性的氟橡膠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氟橡膠由于分子結構特殊,化學惰性較大,故而對其進行化學改性以改善其力學、耐介質性能的途徑十分有限。在一些強度要求較高的應用場合,現有常見牌號的氟橡膠已不能很好的滿足使用要求,所以有必要采用物理手段改性以提高其應用性能。
中國專利94195024.7介紹了一種氟橡膠組合物及成型制品,該專利采用在相對于100份重量的氟橡膠添加0.1-5份重量的脂肪酸單酰胺,來改善氟橡膠制品的模具脫模性,而對制品的機械性能無改善作用。
中國專利200510029059.4介紹了一種具有低溫柔軟性的高硬度氟橡膠膠料,該發明僅改善了制品的耐磨特性,對機械性能并未涉及。
中國專利200510106401.6介紹了一種具有改善的撕裂強度的氟橡膠及其制備方法,該發明采用碳纖維對氟橡膠預混膠進行改性,制得的氟橡膠其撕裂強度得以改善。
以上技術僅部分涉及或沒有涉及氟橡膠的力學機械性能,而氟橡膠的拉伸強度等主要力學機械性能以及耐介質性能并未涉及,因而對氟橡膠進行改性,大幅提高其力學機械性能及耐介質性能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改性的氟橡膠制備方法,可大幅提高氟橡膠的機械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的可改性的氟橡膠制備方法是將顆粒直徑在10~50nm范圍內、純度在99.0%以上的納米二氧化錫粉末作為氟橡膠的增強和耐熱性填料,以氟預混膠的質量計為100份,納米二氧化錫的質量份為3份~40份,將氟預混膠和納米二氧化錫共同投入密煉機進行混煉,或先將氟預混膠在開煉機上塑煉5min后再按比例加入納米二氧化錫進行混煉,混煉完畢再在開煉機上將輥距調到0.5~1mm,薄通混煉膠6~7次,然后放大輥距至約2mm時下片、停放即制得可改性的氟橡膠。
由于采用了如上所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優越性:
本發明的可改性的氟橡膠,其常溫下拉伸強度比改性前提高28%,250℃熱空氣老化48h后的拉伸強度比改性前提高12%,70℃海水老化48h后的拉伸強度比改性前提高30%。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氟預混膠100份,納米二氧化錫3份,先將氟預混膠在開煉機上進行塑煉,再加入納米二氧化錫進行混煉,混煉完畢再在開煉機上將輥距調到0.5~1mm,薄通混煉膠6~7次,然后放大輥距至約2mm時下片、停放即制得可改性的氟橡膠。
實施例2:
取氟預混膠100份,納米二氧化錫20份,全部投入密煉機進行混煉,混煉完畢再在開煉機上將輥距調到0.5~1mm,薄通混煉膠6~7次,然后放大輥距至約2mm時下片、停放即制得可改性的氟橡膠。
實施例3:
取氟預混膠100份,納米二氧化錫40份,先將氟預混膠在開煉機上進行塑煉,再加入納米二氧化錫進行混煉,混煉完畢再在開煉機上將輥距調到0.5~1mm,薄通混煉膠6~7次,然后放大輥距至約2mm時下片、停放即制得可改性的氟橡膠。
上述3例納米二氧化錫粉末的純度為99.0%,顆粒直徑在10~50nm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896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