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子郵件通路的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188051.1 | 申請日: | 2007-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4250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7 |
| 發明(設計)人: | 朱宏;陳慶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8 | 分類號: | H04L12/58;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和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鄭 光 |
| 地址: | 215025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子郵件 通路 監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監測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子郵件通路的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電子郵件是當代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但是由于互聯網的安全性較差,因此 經常會出現郵件發送異常或失敗的情況。
現有的電子郵件系統為了增強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都分為多個子系統, 例如防垃圾郵件系統、規則(policy)過濾系統、郵件轉發(Mail?Relay)系統、 Notes系統。現有傳統的郵件監控系統只能針對郵件通路中某一組件進行監控, 而無法在郵件發送的整個通路中對郵件進行監測以確保郵件的正常發送。如果 由于HW或是網絡等難以監控到的問題導致的郵件發送異常,現有的郵件監測 系統無法監測到。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和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電子郵件通 路的監測方法,能夠監測郵件通路,以防止由于網絡等問題造成的郵件發送異 常。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電子郵件通路的監測方法,包括:
步驟1、外網服務器間隔一預定時間,向內網一預設電子郵件信箱發送預定 格式的郵件;
步驟2、每隔一預訂時間,報警模塊查詢該預設電子郵件信箱是否有預設格 式的郵件,如果有則步驟結束,否則進入步驟3;
步驟3、所述報警模塊發送報警信息,步驟結束。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3具體為:
步驟3’、所述報警模塊向一預設的郵箱發送報警郵件,步驟結束。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1具體為:
步驟11、內網一服務器每隔一預訂時間向外網服務器發送預定格式的郵件;
步驟12、所述外網服務器接收到該郵件后,將該郵件轉發到內網預定電子 郵件信箱。
其中,所述步驟11還可以具體為:
步驟11’、內網的郵件延遲系統每隔一預訂時間向外網預定電子郵箱發送預 定格式的郵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2具體為:
步驟21、每間隔一預訂時間,郵件接收模塊會對所述內網預設電子郵件信 箱進行檢查,并將該內網預設電子郵件信箱內的內容寫入SQL數據庫;
步驟22、SQL任務模塊每間隔一預訂時間,查詢所述SQL數據庫,如果 數據庫內有步驟21寫入的數據,則郵路通暢,步驟結束;如果數據庫內沒有步 驟21寫入的資料,則郵路異常,進入步驟(3)。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3具體為:
步驟31、SQL任務模塊通過SQL郵件向預設的報警郵箱發送報警郵件;
步驟32、根據預先設定的系統參數,通過數字增強型無繩電信和業務管理 系統以及郵件等各種方式發送報警信息,步驟結束。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電子郵件通路的監測方法,通過監測外網定時向內網發 送的郵件,可以測試出在整個郵件通路中是否有延遲,相比較現有的每一模塊 進行測試的方式,能夠在整個通路上對郵件是否有延遲進行監測,防止出現由 于HW或是網絡等難以監控到的問題導致的郵件發送/接收異常。本發明提出的 電子郵件通路的監測方法,可以用于對Internet?Mail、SPC?Mail、SQL?Mail進 行監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提出的電子郵件通路的監測方法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包括:
步驟(1)、內網的郵件轉發(Mail?Relay)服務器每隔一預訂時間,例如在 每個小時的第0分鐘、20分鐘、40分鐘,分別向外網預定電子郵箱發送預定格 式的郵件,例如向gmail.com發送一電子郵件;
該電子郵件的格式可以具體為:
EVENT|Mail_Daily_Check_Test|HJ8N|TANTEST|Email_Watch_Dog-Daily_C- heck_Test|Mail_Content|3|Mail?Test|MailTest|MailTest[1];當然,這只是一種 舉例說明,郵件的格式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進行設定;
步驟(2)、外網預定電子郵箱(例如gmail.com)收到該郵件后立即將該郵 件轉發到預先設定的內網的電子郵箱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未經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880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