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系統、基站及移動站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180287.0 | 申請日: | 2002-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5077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庭野和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Q7/22 | 分類號: | H04Q7/22;H04L1/00;H04L1/16;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鑫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系統 基站 移動 | ||
本申請是申請人于2002年5月10日提交的、申請號為“02828931.5”的、發明名稱為“通信系統、基站及移動站”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進行高速且無線電數據通信的移動體通信的通信系統、基站及移動站。
背景技術
作為便攜電話代表的移動體無線電通信方式,采用ITU(國際電氣通信聯合會)中作為IMT-2000的稱為第3代的多個通信方式,其中對于W-CDMA(寬帶碼分多址)方式,2001年在日本開始商用服務。
W-CDMA方式,以每個移動站得到最大2Mbps程度的通信速度為目的,作為標準化組織的3GPP(第3代合作項目組織;http:/WWW.3gpp.org)在1999年決定、公布最初的標準說說明書,作為匯編的標準版本即版本99(Release?1999)。另外,作為對W-CDMA方式全部的詳細說明書而言,有《W-CDMA移動通信方式》(立川敬二,丸善(株)版)。
圖1示出從來的W-CDMA方式通信系統的一般概念圖,圖中,1為基站(BS),2為與基站實施無線電通信的移動站(MS),3為下行鏈路,3a為在基站1將數據發送到移動站2時使用的下行鏈路3中個別地分配給移動站2的信道(個別信道),3b為下行鏈路3中共同發送給多個移動站2的信道(共用信道),4為移動站2對基站1發送數據時使用的上行鏈路(個別信道)。
作為W-CDMA方式來說,有對下行鏈路3與上行鏈路4分配不同的無線頻率的頻分多重(FDD)方式,使用相同無線頻率在時間上分離下行鏈路3與上行鏈路4的時分多重(TDD)方式,這里對FDD方式說明之。
以下說明動作。
下行鏈路3a由數據用信道即DPDCH(Dedicated?Physical?Data?CHannel,專用物理數據信道)與控制用信道即DPCCH(Dedicated?Physical?ControlCHannel,專用物理控制信道)構成,兩信道被時間多重發送。
下行鏈路3b是對移動站2發送為取得與基站1同步用的導頻信號的CPUCH(Common?Pilot?CHannel,公共導頻信道)。
下行鏈路3a與上行鏈路3b,對各發送數據加不同的擴散符號,作信道間的分離處理后,加上分配給基站1的基站識別符號(所謂擾頻符號)被發送。
上行鏈路4由數據用信道即DPDCH與控制用信道即DPCCH構成,作IQ多重發送。上行鏈路4對各發送數據加上不同的擴散符號,作信道間的分離處理后,經IQ多重,再加上分配給移動站2的移動站識別符號(所謂擾頻符號被發送)。
另一方面,在發送近年的因特網代表的、下行鏈路3的發送速度比上行鏈路4的發送速度來得快的且大量的分組(Packet)數據的使用方法中,為實現基站1發送給移動站的下行數據的更高速化,提出并研究除從來的下行鏈路外新增加高速分組發送專用的下行鏈路的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參照3GPP規格式TR25.858V5.0.0(2000-03)“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Physical?Layer?Aspects(Release)”)。圖2示出HSDPA的構成圖。圖中,5為高速分組發送專用的下行鏈路,6為上行鏈路。其他的構成要素與圖1相同。
以下說明動作。
下引鏈路5用多個移動站2共有的所謂共用信道發送,分為數據用信道即HS-DSCH(High?Speed-Dowelink?Shared?Channel)和控制數據用信道即HS-SCCH(High-Shared?Control?CHannel)。
HS-DSCH中,按照下行鏈路環境(品質)決定采用可變更適應的調制方式(例如QPSK、16QAM)和糾錯編碼率的AMC(Adaptive?Modntation?and?Coding)。此外,因為實施分組分送,故對接收誤差實施再送控制(ARQ:Anto?RepeatreQuest)。
又,上述兩信道(HS-DSCH,HS-SCCH)與其他的下行鏈路(下行鏈路3a、3b)信道同樣地作信道分離和基站識別。
另外,在增加新的下行鏈路5之際,研討移動站2對基站1發送對下行高速分組數據的應答數據(ACK/NACK)與下行鏈路品質信息(QI:QualityIndicator),如圖2所示,增加發送應答數據用的專用的控制用信道(上行鏈路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電機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電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802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內燃發動機的起動機裝置
- 下一篇:止推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