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船舶用導管及帶船舶用導管的船舶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10180201.4 | 申請日: | 2007-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00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增田圣始;牧野功治;廣田和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萬國造船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3H5/15 | 分類號: | B63H5/15;B63B9/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溫大鵬;楊松齡 |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船舶 導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設置在船舶的船尾的船舶用導管以及設置有船舶用導管的帶船舶用導管的船舶。
背景技術
在船舶中,回收在船體前進時損失的能量、獲得節(jié)能效果的裝置作為節(jié)能設備的一種,有設置在推進器的前方的筒狀裝置(稱作導管或噴嘴)(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實用新型注冊公報第2555130號公報(第2頁,圖1)
【專利文獻2】特開平11-278383號公報(第2~3頁,圖2)
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實用新型中,雖然通過在船體的船尾與推進器之間設置既定形狀的環(huán)狀噴嘴(與船舶用導管相同,以下稱作“船舶用導管”)能夠提高船殼效率及推進效率,但是由于包括該船舶用導管的軸心的截面形狀(以下稱作“截面形狀”)是以翼型為代表的流體力學上流線型的形狀,所以為三維復雜的曲面。特別是,導管的前緣部(船首側緣部)在包括軸心的截面中存在曲率較大的(與曲率半徑較小的相同)彎曲部分,并且在垂直于軸心的截面中也以圓弧狀彎曲。因此,
(a)一邊加熱一邊進行彎曲加工的“線狀加熱”需要熟練的加工技能,與沖壓加工相比有加工工時數(shù)大幅度增多的問題,并且由于具有熟練的加工技能的技工減少,所以將來難以使用該加工方法。
(b)此外,由于船舶用導管的船首側緣部的上側有槽狀切口部,即、相對于船舶用導管的船尾側緣部是圓環(huán)狀,船舶用導管的船首側緣部是大致C字狀,只是通過該槽狀切口部連接在船體的兩舷上,所以導管的剛性較低,容易產(chǎn)生振動。
此外,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發(fā)明中,將極厚板鋼板通過沖壓加工成形為圓環(huán)狀,通過機械加工將其截面形狀成形為翼型。因此,
(c)由于機械加工的費用較高,所以有制造成本高漲的問題。
(d)此外,由于能夠進行這樣的機械加工的機械限定于特定的機械,所以能夠進行制造的工廠受到限制,有運輸費用的增加、以及加工等待帶來的工期長的問題。
(e)此外,雖然支承推進器的船尾輪轂與船舶用導管的上側內表面由截面翼型的支柱連結,但是由于導管的剛性不夠高,所以容易發(fā)生振動的問題是未解決的。此外,船舶用導管(大致圓環(huán)狀部)以及支柱都是截面翼型,需要通過機械加工形成,所以有加工成本高漲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維持作為節(jié)能設備的性能的同時能夠抑制制造成本、并且能夠防止產(chǎn)生振動的船舶用導管、以及設置有該船舶用導管的帶船舶用導管的船舶。
(1)有關本發(fā)明的船舶用導管是設置在船體尾部的船舶用導管,具有:
筒狀的導管外板,船首側比船尾側直徑大;
筒狀的船尾側內板,在收納在上述導管外板的內部中的狀態(tài)下連接在上述導管外板的船尾側緣部上;
船首側內板,在收納在上述導管外板的內部中的狀態(tài)下將上述導管外板的船首側緣部與上述船尾側內板的船首側緣部平滑地連結;
多個板狀支桿,將上述船體與上述船尾側內板連結。
(2)在上述(1)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導管外板的上側比下側長,并且上述船尾側內板的上側比下側長。
(3)在上述(1)或(2)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船尾側內板是圓筒或圓錐的一部分。
(4)在上述(1)~(3)的任一項中,其特征在于,沿著上述導管外板的船首側緣部設置有管材或棒材;在該管材或棒材上連接有上述船首側內板的船首側緣部。
(5)此外,有關本發(fā)明的帶船舶用導管的船舶具有:
船體;
突出設置在該船體尾部的推進器;
設置在上述船體尾部上的上述(1)~(4)中任一項所述的船舶用導管。
(i)因而,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將船舶用導管的船尾側內板與船體連結的板狀支桿與翼型的支桿相比形狀簡單,所以制造較容易。此外,由于簡單形狀的板狀支桿連接在簡單形狀的船尾側內板(沒有曲率較大的部位)上,接合較容易,進而,由于船舶用導管由多個板狀支桿連結在船體上,所以能夠防止振動的產(chǎn)生。
(ii)進而,由于導管外板及船尾側內板在側視中上側比下側長,所以對應于船尾形狀的設計的自由度增加,節(jié)能效果增大。
(iii)此外,由于船尾側內板是圓筒或圓錐的一部分、即棱線是直線,所以能夠通過板材的二維彎曲加工來制造船尾側內板,并且由于多個板狀支桿連結在直線狀的棱線上,所以連結作業(yè)變得容易且迅速,能夠實現(xiàn)制造成本的降低及工期的縮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萬國造船株式會社,未經(jīng)萬國造船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802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能量使用量顯示單元
- 下一篇:存儲器微塊化推測性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