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山體滑坡監測的聯組式紅外位移傳感器網絡節點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168640.3 | 申請日: | 200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5264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0 |
| 發明(設計)人: | 夏曉珣;熊昌侖;王海華;項目然;譚福耀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C23/04 | 分類號: | G08C23/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瑞棠 |
| 地址: | 43007***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山體 滑坡 監測 聯組 紅外 位移 傳感器 網絡 節點 | ||
1.一種用于山體滑坡監測的聯組式紅外位移傳感器網絡節點,其特征在于:
1)按三角形組合的結構是由一個主節點(10)和第1、2從節點(20、30) 組成,分別置于封鎖監測三角形的頂點處;主節點(10)和第1、2從節點(20、 30)均包含一個紅外發射功能塊和一個紅外接收功能塊;
主節點(10)包括主微處理器(13)及分別與主微處理器(13)連接的主紅 外接收電路(12)、主無線通信模塊(14)、主能量監測電路(15)、主RS485接 口電路(16),以及與第1從節點(20)的第1紅外接收電路(22)形成紅外光 束連接關系的主紅外發射電路(11);
第1從節點(20)包括第1微處理器(23)及分別與第1微處理器(23)連 接的第1紅外接收電路(22)、第1能量監測電路(24)、第1RS485接口電路(25), 以及第1紅外發射電路(21);
第2從節點(30)包括第2微處理器(33)及分別與第2微處理器(33)連 接的第2紅外接收電路(32)、第2能量監測電路(34)、第2RS485接口電路(35), 以及第2紅外發射電路(31);
主節點(10)的主紅外發射電路(11)與第1從節點(20)的第1紅外接收 電路(22)形成紅外光束連接關系;第1從節點(20)的第1紅外發射電路(21) 與第2從節點(30)的第2紅外接收電路(32)形成紅外光束連接關系;第2 從節點(30)的第2紅外發射電路(31)與主節點(10)的主紅外接收電路(12) 形成紅外光束連接關系;
2)按四角形組合的結構是由一個主節點(10)和第1、2、3從節點(20、 30、40)組成,分別置于封鎖監測四角形的頂點處;
第3從節點(40)包括第3微處理器及分別與第3微處理器連接的第3紅外 接收電路、第3能量監測電路、第3RS485接口電路,以及第3紅外發射電路;
主節點(10)主紅外發射電路(11)與第1從節點(20)的第2紅外接收電 路(22)形成紅外光束連接關系;第1從節點(20)的第1紅外發射電路(21) 與第2從節點(30)的第2紅外接收電路(32)形成紅外光束連接關系;第2 從節點(30)的第2紅外發射電路(31)與第3從節點(40)的第3紅外接收電 路形成紅外光束連接關系;第3從節點(40)的第3紅外發射電路與主節點(10) 的主紅外接收電路(12)形成紅外光束連接關系。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山體滑坡監測的聯組式紅外位移傳感器網 絡節點,其特征在于:
按三角形組合的衍生結構是由一個主節點(10)和第1、2從節點(20、30) 組成,分別置于封鎖監測三角形的頂點處;
主節點(10)包含一個紅外發射功能塊和一個紅外接收功能塊,而第1從節 點(20)包括兩個紅外接收功能塊,且第2從節點(30)包括兩個紅外發射功能 塊。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山體滑坡監測的聯組式紅外位移傳感器網 絡節點,其特征在于:
主紅外發射電路(11)主要包括基于555芯片的多諧振蕩器(11A),第1 晶體管T1(11C)和第2晶體管T2(11D)構成的開關電路及TLN911紅外發射模塊 (11B);555芯片的多諧振蕩器(11A)的輸出3腳通過電阻R23與第1晶體管 T1(11C)的基極相連,第1晶體管T1(11C)的發射極與第2晶體管T2(11D)的基 極相連,TLN911紅外發射模塊(11B)接入電源正極和第2晶體管T2(11D)集 電極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6864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