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縫制嵌條用縫紉機的兜布供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168138.2 | 申請日: | 2002-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5343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平澤裕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機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5B35/06 | 分類號: | D05B35/06;D05B29/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縫制 嵌條用 縫紉機 供給 裝置 | ||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02124444.8申請日為2002年6月26日、發明名稱為縫制嵌條用縫紉機的兜布供給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向縫制嵌條用縫紉機的縫制準備位置恰到好處地供給兜布的縫制嵌條用縫紉機的兜布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眾所周知,在西裝上衣、短上衣、工作服等的衣服袋口處,在衣服前身等的衣料上,用嵌條布料施以嵌條或稱為鑲邊的嵌條縫制,并在進行嵌條縫制的同時,還可以把兜蓋和作成衣袋的兜布縫上的縫制嵌條用縫紉機
圖15和圖16出示了這種以往的縫制嵌條用縫紉機的一例,以往的縫制嵌條用縫紉機1,具有有兩根機針N的雙針縫紉機2、送布裝置3、嵌條布供給裝置4、兜蓋供給裝置6和兜布供給裝置7。
上述送布裝置3,具有在前端部保持西裝前身等衣料M上的嵌條布K、兜蓋F和兜布B重疊狀態的一對大壓腳8A、8B,該大壓腳8A、8B受到未圖示的送布馬達的驅動力,可以在縫紉機臺10上沿圖15中的箭頭Y所示的縫制方向往復移動于縫制準備位置P1、縫制位置P2和切角位置P3之間。詳細地說,大壓腳8A、8B如圖15中的假想線所示,在位于箭頭Y的上游側且與操作者相對一側的操作側OS的縫制準備位置P1,把各布料M、K、F、B就位,然后向箭頭Y方向移動,在位于雙機針縫紉2的機針下的縫制位置P2把各布料縫合在一起,然后再向箭頭Y方向移動,如圖15中的實線所示,在位于箭頭Y的下游側的里側BS的切角位置P3,用將于后述的角切刀24、24在布料上切出切口。同時,大壓腳8A、8B還受未圖示的上推油缸的驅動力可以相對于縫紉機臺10上下運動。
另外,在各大壓腳8A、8B上分別設有窩嵌條布用的窩邊板11A、11B和把重疊在嵌條布K上的兜蓋F或兜布B固定在大壓腳8A、8B上的壓布板12A、12B。并把該窩邊板11A、11B和壓布板12A、12B的各個長方向沿平行于縫制方向配置。然后,各窩邊板11A、11B受未圖示的氣缸等窩邊板用驅動執行元件的驅動力,可分別向與縫制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動。即,各窩邊板11A、11B可以靠近和離開后述的下降到縫制準備位置P1的嵌條布供給裝置4的壓邊器13。并且,各壓布板12A、12B受未圖示的氣缸等壓布板驅動用執行元件的驅動力,分別可以靠近和離開大壓腳8A、8B。
上述嵌條布供給裝置4,是向縫制準備位置P1供給嵌條布K的裝置,如圖16所示,具有設在縫制準備位置P1右側方的壓邊器13和嵌條布承載板14。并在嵌條布承載板14的上面,由操作人員把嵌條布K定位于規定位置并放置在上面。另外,壓邊器13,其截面為倒T字形,被設置為其下面通過未圖示的嵌條布傳送體移動機構,可以在與嵌條布承載板14的上面的相對向的位置、與縫制準備位置P1的縫紉機臺10上面的相對向的位置之間移動,進而,把壓邊器13配置成受未圖示的氣缸等的壓邊器驅動用執行元件的驅動力,可以在嵌條布承載板14上面與縫制準備位置P1的縫紉機臺10上面進行上下移動。另外,在壓邊器13的下面,設有可以進退的未圖示的支承針,壓邊器13,用可以進退的支承針刺穿并固定放置在嵌條布承載板14上面的嵌條布K,在縫制準備位置P1的縫紉機臺10上,使支承針退后從嵌條布K上拔出來將其釋放,以這種方法把嵌條布K供給到縫制準備位置P1。
上述兜蓋供給裝置6是把兜蓋F、詳細地說是把兜蓋F與稱為襯布的襯布P在重疊的狀態下供給到縫制準備位置P1上的裝置,具有設置于縫制準備位置P1的左側方、形成能與兜蓋承載板16開閉的一對兜蓋夾持體17。在兜蓋承載板16的上面,操作人員把兜蓋、詳細地說是把兜蓋F和襯布P一起、并且兜蓋F在下地重疊放置在規定的位置上。另外,通過未圖示的夾持體移動機構可移動地支承著的一對兜蓋夾持體17,它可以夾持承載在兜蓋承載板16上的兩布料F、P的位于縫制準備位置P1側的端部,并將其供給到縫制準備位置P1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機公司,未經重機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681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重組類人膠原蛋白及生物合成方法
- 下一篇:自然藝術門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