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車輛的香味擴散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161915.0 | 申請日: | 2007-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432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03 |
| 發明(設計)人: | 金勇澈 | 申請(專利權)人: | 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H3/00 | 分類號: | B60H3/00;A61L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偉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車輛 香味 擴散器 | ||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2007年5月28日提交的韓國申請No.10-2007-0051478 的優先權,其披露的內容通過引用被結合于此。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一種具有香味散發功能和空氣凈化功能的用于 車輛的香味擴散器。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香味擴散器放置在車輛的乘客室中以消除氣味和減小 空氣污染水平。這樣的香味擴散器要么歸入揮發型,要么歸入強制揮 發型。
自然揮發型香味擴散器包括容納芳香物質的盒。所述芳香物質通 過盒中的散發孔自然揮發。芳香物質的揮發量在高溫時期的夏天期間 高,而在冬天期間低。所以,芳香物質在夏天消耗得快,而在冬天香 味甚至不能均勻地散發到整個乘客室中。
強制揮發型香味擴散器包括安裝到空調的出口的柵格上的芳香物 質盒,使得芳香物質通過所述出口排出的空氣而揮發。因此,當空調 未工作時,芳香物質不能令人滿意地揮發。
另外,兩種類型都不能凈化空氣。
發明內容
一種香味擴散器,其包括:連接到車輛的乘客室中的頂板上的由 底座構成的外殼;和聯接到所述底座上的頂蓋。該頂蓋具有入口端口 和出口端口,乘客室中的空氣通過該入口端口被吸入,空氣通過該出 口端口被釋放。外殼中設有電機和風扇,該風扇由該電機驅動。在外 殼中靠近風扇入口的處設有過濾器。芳香物質容納盒設在外殼中靠近 風扇處。芳香物質存儲在該芳香物質容納盒中,該芳香物質容納盒在 風扇工作時打開。污染傳感器和控制單元也設在該外殼中。該控制單 元接收來自污染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風扇和芳香物質容納盒。
芳香物質容納盒可以以周期性的間隔而每個周期預定的時間量打 開。打開的周期和/或時間量可以根據由污染傳感器測得的空氣污染水 平和/或車輛的點火開/關狀態來控制。風扇的轉動速度也可以根據車輛 的點火開/關狀態和/或空氣污染水平來控制。
頂蓋上可設有燈。可根據風扇的轉動速度來控制該燈發出的顏色。 在外殼中靠近風扇出口的地方還設有離子發生器。
當車輛處于點火開的狀態時,香味擴散器可從主車輛電池供應電 力,當車輛處于點火關的狀態時,香味擴散器可以從輔助電池獲得電 力供應。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結合附圖的具體描述,將會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以上 的和其他目標、特征和其他優點,其中:
圖1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香味擴散器的 外部造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香味擴散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圖1的香味擴散器的部分組裝的立體圖;和
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香味擴散器的工作過程的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典型實施例的香味擴散器包括安裝到 車輛的頂板10上的底座20a,和覆蓋底座20a且可拆卸地連接到該底 座20a的頂蓋20。底座20a和頂蓋20形成香味擴散器的外殼。各種元 件安裝在該外殼中。
入口端口21和出口端口22被設置在頂蓋20的相對縱向末端。室 燈100和各種控制開關90設在頂蓋20中出口端口22的周圍。氛圍燈 23設在頂蓋20的相對側向末端。氛圍燈23可以根據空氣的流速改變 顏色。例如,氛圍燈23可以被構造成使得在低流速期間發出綠光,在 高流速期間發出藍光。
底座20a布置在車輛的乘客室的中心或駕駛座和乘客座之間。所 以,該香味擴散器可以均勻地將凈化空氣供應到乘客室中。此外,由 于室燈與香味擴散器集成一體,因此增加了空間的利用率。
請參考圖2-圖3,由電機31驅動的風扇30設在底座20a上。當 風扇30工作時,乘客室中的空氣通過入口端口21被吸入到香味擴散 器中,并且其后通過出口端口被釋放。過濾器40設在靠近風扇30的 位置。芳香物質容納盒50設在靠近風扇30入口的位置。另外,離子 發生器60設置在芳香物質容納盒50的下游。因而,被吸入到香味擴 散器中的空氣受到過濾器40的凈化,并且其后通過釋放端口22隨同 香味和離子一起釋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619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