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堆棧的組合式連接器及連接器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142456.1 | 申請日: | 2007-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7816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04 |
| 發明(設計)人: | 鄒永宏;謝東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46 | 分類號: | H01R13/46;H01R13/514;H01R13/627;H01R13/639;H01R25/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堆棧 組合式 連接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電源供應系統的可堆棧的組合式連接器及連接器組。
背景技術
各式連接器已廣泛地應用于將電力自供電裝置傳遞至受電裝置。以不斷電電源供應器(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UPS)為例,其為一種連接在供電電源與負載之間的裝置,主要目的在于當供電電源正常時,事先將電能儲存于蓄電池中,當供電電源發生異常時,將蓄電池所儲存的電能用來緊急提供負載運作所需的能量,以確保負載的正常運作。
在不斷電電源供應系統中,通常具備多個不斷電電源供應單元,以確保負載的正常運作,且在每一不斷電電源供應單元內包含至少一個電池以及電路板,并透過連接器與兩電線使電池及電路板形成電連接,用以將電力傳遞至電路板進行轉換。
傳統的連接器組包含第一連接單元及第二連接單元,其中第一連接單元的第一插接端及第二連接單元的第二插接端可相互套接。
第一連接單元的第一插接端內設置第一導電端子,其為一管狀結構,且第一導電端子的一端與電源線連接。第二連接單元的第二插接端中與第一導電端子相對應的位置則設置有第二導電端子,其為一柱狀結構,且第二導電端子的一端與另一電源線相連接。由于第一導電端子的管狀結構恰可容置第二導電端子的柱狀結構,因此當第一連接單元與第二連接單元相連接時,第一插接端與第二插接端彼此相套接,使第二導電端子可套置于第一導電端子內,進而完成兩電源線的電連接。
然而,當不斷電電源供應單元內具有多個電池時,每一對連接器組在連接時需將第一連接單元與第二連接單元分別進行配置,因此配線過程較為繁復而不簡便。此外,由于多個第一連接單元之間無法組合配置,因而易造成不斷電電源供應單元內部的配線混亂而占據較大的空間等問題。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可改善上述公知技術的缺點,增加配線作業上的便利性,且能有效使連接器整齊地堆棧的組合式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堆棧的組合式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可使多個連接單元堆棧組合,以解決公知技術配線過程復雜而不便,以及造成配線混亂而占據較大的空間等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較廣義實施例為提供一種組合式連接器,至少包含:多個第一連接單元以及一鎖固組件,其中多個第一連接單元堆棧設置。每一所述第一連接單元的一端與電源線相連接,且包含:一插接端,用以與一相對應的第二連接單元相連接;一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孔洞;以及一第二表面,具有一與第一孔洞相對應設置的第二孔洞,并可與第一孔洞定義出貫穿通道。鎖固組件穿設于堆棧設置的多個第一連接單元的貫穿通道,以用于固定多個第一連接單元。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另一較廣義實施例為提供一種連接器組,至少包含:多個第一連接單元、多個第二連接單元、第一鎖固組件以及第二鎖固組件。其中多個第一連接單元堆棧設置,每一該第一連接單元的一端與一電源線相連接,且包含:一插接端;一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孔洞;以及一第二表面,具有一與第一孔洞相對應設置的第二孔洞,并可與第一孔洞定義出一貫穿通道。第一鎖固組件穿設于堆棧設置的多個第一連接單元的貫穿通道,以用于固定多個第一連接單元。多個第二連接單元堆棧設置,每一該第二連接單元的一端與另一電源線相連接,且包含:一插接端,與第一連接單元的對應插接端連接;一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孔洞;以及一第二表面,具有一與第一孔洞相對應設置的第二孔洞,并可與第一孔洞定義出一貫穿通道。第二鎖固組件穿設于堆棧設置的多個第二連接單元的該貫穿通道,以用于固定多個第二連接單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能增加配線作業上的便利性,且能有效使連接器整齊地堆棧。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連接器組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1(b)為圖1(a)所示結構的背面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可堆棧的組合式連接器堆棧設置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連接器組
10:第一連接單元
100、110:插接端
101:凹部結構
102、112:第一表面
103、113:第一定位組件
104、108、114、118:孔洞
105:卡固部
106、116:第二表面
107、117:第二定位組件
109、119:貫穿通道
11:第二連接單元
111:管狀結構
115:扣合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424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