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網絡冗余系統及其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129122.0 | 申請日: | 2007-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4564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遠鴻;簡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數位聯合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Q7/22;H04L12/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蒲邁文;黃小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 冗余 系統 及其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網絡通訊系統,且特別是涉及一種虛擬私人網絡(Virtual?Private?Network,簡稱為VPN)的網絡冗余(redundancy)系統及其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虛擬私有網絡(Virtual?Private?Network,簡稱為VPN)”是近年來網絡應用中最受矚目的營運模式,因為它利用公用網絡取代專線連接企業的局域網絡,不僅大幅降低建置成本,也提高了未來擴充的便利性。一般VPN可分為以客戶端設備為基礎(Customer?Premises?Equipment(簡稱為CPE)-based)的VPN以及以網絡為基礎(Network-based)的VPN。前者主要由企業客戶端以自身的設備自行利用第二層通道通信協議(Layer?Two?TunnelingProtocol,簡稱為L2TP)或因特網通訊協議安全性(Internet?ProtocolSecurity,簡稱為IPSec)這類的技術,與遠程的CPE-based?VPN裝置建置跨越公用網絡的虛擬私有信道,是現今最為常見的VPN解決方案。后者則是由網絡服務提供者(Service?Providers,簡稱為SP)直接提供VPN的建置服務,是日漸興起的VPN方案。
目前CPE-based?VPN所使用的技術可區分為Layer?2的PPTP或是L2TP的通道(Tunneling)技術,以及Layer?3的IPsec技術。因為這些VPN技術都是通過IP的封裝格式傳送,因此也被統稱為IP-VPN的技術。
此外,由于因特網(Internet)的快速發展,以因特網通訊協議(InternetProtocol,簡稱為IP)網絡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應用日益增多,企業采用IP網絡來建置企業內部網絡(Intranet)的需求也與日俱增。IP網絡是以IP地址為傳送分組的依據。但在傳統的IP分組傳送過程中,每一個節點設備必須重復被檢查分組的表頭并解析下一個路徑,直到到達目的地為止,因此網絡越龐大,傳輸的效能將會越差,將不能滿足未來Internet高速且大量傳輸的需求。多重協議標簽交換(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簡稱為MPLS)技術正是滿足了未來的需求,并且兼容于VPN的最佳選擇。
圖1顯示利用撥接連線提供冗余服務的VPN冗余系統的架構示意圖。圖2A~2C顯示利用撥接連線提供冗余服務的VPN冗余系統的工作流程示意圖。需注意的是,網絡冗余系統中的傳送端與接收端所有的計算機設備大致上相同,但主要以傳送端的計算機設備與所使用的網絡媒體來說明實作流程,接收端的計算機設備的運作流程則不另行說明。
撥接連線包括集成服務數字網絡(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簡稱為ISDN)與公用電話網絡(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簡稱為PSTN)。
ISDN是集成(Integrated)、服務(Service)、數字(Digital)和網絡(Network)的組合,其將各種信息及通訊管道納入一個共同的網絡里面,使得用戶利用一對電話線即可同時享有語音、數據、影像等多樣化的數字通訊服務,并且可免去在模擬式與數字式之間不斷轉換數據的不便,因而大量地增進了電話線路數字數據傳送速度的科技。
PSTN(即一般市話及移動電話)的原理是以調制解調器(MODEM)將計算機的0、1等數字數據轉換為類似人類聲頻范圍的模擬聲音,再利用一般的室內電話網絡連接至另一部計算機的調制解調器,再以相反的方式將聲音還原成數字數據。
參考圖1,由傳送端A(Tran_A)的主機110經由異步數字用戶專線(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簡稱為ADSL)調制解調器130連接到遠程接收端B(Rec_B)的聯機路徑為主線路,而由傳送端A的主機110經由撥接調制解調器140連接到遠程接收端B的聯機路徑為冗余線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數位聯合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數位聯合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291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