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的NEO-克羅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106626.0 | 申請日: | 2007-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77873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戴勝軍;趙大洲;李振;劉珂;姜永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93/10 | 分類號: | C07D493/10;C07D493/04;C07D307/33;C07D405/12;A61K31/365;A61K31/443;A61K31/4433;A61K31/35;A61K9/08;A61K9/19;A61K9/20;A61K9/48;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003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neo 克羅烷型二萜 化合物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的NEO-克羅烷型二萜化合物,具體的說涉及從半枝蓮中提取的新的NEO-克羅烷型二萜化合物。本發明還涉及該化合物在抑制腫瘤細胞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半枝蓮(Scutellaria?barbata?D.Don)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別名狹葉韓信草、并頭草、牙刷草等,以干燥全草入藥。其名最早見于《外科正宗》,味辛、苦,性寒,歸肺、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療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腫痛及水腫、黃疸等疾病。在我國民間,常把半枝蓮與其他中草藥相配伍,以治療肝炎和各種癌癥,如卵巢腫瘤、繼發性胸膜炎腫瘤、鼻咽癌、肝癌、胃癌等。
半枝蓮中含有黃酮類、甾醇、萜類、生物堿、多糖和有機酸等多種化學成分,到目前為止,從半枝蓮中發現了13個NEO-克羅烷型二萜【肖海濤、李銑,半枝蓮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中藥研究與信息,2005.7(4),20-22,25】。其中僅Scutebarbatine?A的C7位為手性碳原子。通過對國內外專利及文獻檢索,目前為止沒有發現半枝蓮中NEO-克羅烷型二萜具有藥理活性的報道。
鑒于以上原因,本發明人經過深入研究,從半枝蓮中提取分離得到了一種新的NEO-克羅烷型二萜,并證明其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的NEO-克羅烷型二萜化合物或其鹽,其結構式如下:
其中:
R1和R2獨立的選自:OH-、AcO-、
R3選自:OH-、
X選自或
其中:
R4選自OH-、或
R5、R6獨立的選自OH-或
Y選自或
其中:
R7選自-CH2OAc或CH3-;
R8選自H-、OH-或
R9選自H-、OH-或CH3-;
N選自或
M選自或其中R10、R11獨立地選自-OEt或氫;
AB為單鍵或雙鍵。
本發明所說的化合物,具體可以為:
化合物1(barbatin?A):R2=OH-,
化合物2(scutebarbatine?F):R1=AcO-,R2=AcO-,
化合物3(scutebarbatine?I):
化合物4(scutebarbatine?J):R2=AcO-,
化合物5(scutebarbatine?K):R2=OH-,R3=OH-,
化合物6(barbatin?B):R1=OH-,
化合物7(barbatin?C):R4=OH-,R5=OH-,R6=OH-,
化合物8(scutebarbatine?B):R5=OH-,
化合物9(scutebarbatine?N):R5=OH-,
化合物10(scutebarbatine?O):R4=OH-,R6=OH-,
化合物11(scutebarbatine?C):R5=OH-,
化合物12(scutebarbatine?D):R5=OH-,
化合物13(scutebarbatine?E):R5=OH-,
化合物14(scutebarbatine?G):AB為單鍵,R7=-CH2OAc,R8=-H,R9=OH-,
R10=-OEt,R11=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0662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