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慢性濕疹的中藥制劑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99216.8 | 申請日: | 2007-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3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信鎖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藝信堂醫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4 | 分類號: | A61K36/8994;A61P17/00;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300北京市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慢性 濕疹 中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濕疹的中藥制劑,是一種治療慢性濕疹以中草藥為原料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以皮疹形態多,易于滲出,病程遷延和有復發傾向為特征。臨床上按其發作階段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階段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演變而來,有時開始即呈慢性炎癥的表現,這種損害常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而經久不愈。濕疹的主要癥狀是劇烈瘙癢。慢性濕疹的臨床表現為:患部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帶灰色,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以少許糠秕樣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個別有不同程度頂苔蘚樣變,具局限性,邊緣亦較清楚,外圍亦可有丘疹、丘皰疹散在,當急性發作時可有明顯的滲出。自覺癥狀亦有明顯的瘙癢,常呈陣發。在手、手指、足趾、足跟及關節等處,因皮膚失去正常彈性加上活動較多,可產生破裂而致皮損部有疼痛感。慢性濕疹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膝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復發,經久不愈。
慢性濕疹是皮膚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其反復發作,經年不愈,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采用抗組胺類藥物治療,療效不夠令人滿意。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有一定副作用。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藥制劑,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在傳統的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慢性濕疹的中藥制劑。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
本發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何首烏??1.5~6份????枸杞子??1.0~4份????當歸??1.0~4份
生地黃??1.5~6份????薏苡仁??1.0~4份????白芍??1.0~4份
地骨皮??1.5~6份????山??藥??1.0~4份????澤瀉??1.0~4份
蟬??蛻??0.1~2份????續??斷??0.1~2份????甘草??0.1~2份
本發明的優選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何首烏??2.5~3.5份????枸杞子??1.5~2.5份????當歸??1.5~2.5份
生地黃??2.5~3.5份????薏苡仁??1.5~2.5份????白芍??1.5~2.5份
地骨皮??2.5~3.5份????山??藥??1.5~2.5份????澤瀉??1.5~2.5份
蟬??蛻??0.5~1.5份????續??斷??0.5~1.5份????甘草??0.5~1.5份
本發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何首烏??3份????枸杞子??2份????當歸??2份
生地黃??3份????薏苡仁??2份????白芍??2份
地骨皮??3份????山??藥??2份????澤瀉??2份
蟬??蛻??1份????續??斷??1份????甘草??1份
本發明中的藥物機理如下:
何首烏??藥性??苦、甘、澀,微溫。歸肝、心、腎經。具有養血滋陰,潤腸通便,祛風,解毒的功效。可治療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軟,須發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疹瘙癢,瘡癰,瘰疬,痔瘡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二版?第1588頁)。
生地黃??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治療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等。(季宇彬主編《抗癌中藥藥理與應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第514頁)。
地骨皮??藥性??甘,寒。歸肺、腎經。具有清虛熱,瀉肺火,涼血的功效。可治療陰虛勞熱,骨蒸盜汗,小兒疳積發熱,肺熱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二版第1141頁)。
枸杞子??藥性??甘、平。歸肝、腎、肺經。具有養肝,滋腎,潤肺的功效。可治療肝腎虧虛,頭暈目眩,目視不清,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虛勞咳嗽,消渴引飲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二版??第2248頁)。
薏苡仁??藥性??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小便淋瀝,濕溫病,泄瀉,帶下,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肺癰,腸癰,扁平疣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二版??第3725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藝信堂醫藥研究所,未經北京藝信堂醫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9921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