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97679.0 | 申請日: | 2007-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9616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向華;馮瑄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6 | 分類號: | H04L12/56;H04L1/18;H04L1/16;H04L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送 控制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端發送控制信令,以通知接收端傳輸數據所采用的物理資源、傳輸格式等相關信息,進而接收端利用這些信息接收傳輸的數據,例如在時分雙工(Time?Division?Duplex,TDD)和/或頻分雙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FDD)系統中,需要通知傳輸數據所采用的時隙和/或頻率及相關的信息。
以下以采用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的系統中的控制信令的傳輸進行說明。大體上,HARQ是關于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進行數據包重傳的機制,發送端和接收端中一個是基站,另一個是終端。以下以采用下行自適應HARQ,即發送端是基站,接收端為終端的情況的自適應HARQ為例說明其基本原理:
基站通過下行控制信令通知終端分配的物理資源、HARQ相關信息等,并傳輸下行數據到終端;其中,所述控制信令具體的可以包括時頻資源、調制方式、數據包大小(Payload?Size)、HARQ進程號、冗余版本(Redundancy?Version,RV)和新數據指示(New?Data?Indicator,NDI)等相關內容中的某些信息;
終端接收的控制信令如果發生錯誤,則照常執行不連續發射(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DTX),或者說反饋DTX,相應地,基站檢測到終端反饋的DTX,將再次發送下行控制信令,并傳輸數據包;
如果終端接收的控制信令是正確的,終端會按照控制信令中的指示接收數據包。如果終端正確接收數據包,則反饋成功應答(ACK)消息到基站,表明當前數據包已正確接收,進而基站發送下一數據包對應的控制信令,并發送下一數據包;如果終端沒有正確接收數據包,則反饋失敗應答(NACK)消息到基站,進而基站重傳控制信令和所述終端沒有正確接收的數據包;
發送端對數據包的重傳一般有次數限制,當重傳達到最大次數而接收端仍沒有成功接收,則將該數據包交由高層進行處理。
在上述過程中,如果采用的是自適應HARQ系統,基站對數據包進行的每一次傳輸,無論是初傳還是重傳,基站都要通過下行控制信令通知終端。
在發送的控制信令中,如前面所述的,其中包括NDI、數據包大小、RV。當新數據包初傳時,NDI的值與前次的不同,具體的,NDI的取值范圍為0或1,則新數據包初傳時,NDI由0變為1,或由1變為0。RV在初次傳輸時取值一般為一默認值。當進行的是數據包的重傳時,NDI的值與前次的相同,RV發生變化,這里,數據包第一次重傳時記為RV1,第二次重傳時記為RV2,第三次重傳時記為RV3,第四次重傳時記為RV4,等等。在同一數據包的初傳和重傳過程中,Payload?Size是相同的,并不發生改變,也就是說,PayloadSize只需在初傳時進行指示。
圖1示出了上面的過程的一個示例性的例子。如圖1中所示,過程如下:
步驟101:基站發送數據包對應的控制信令,并對數據包進行初傳。其中控制信令指示NDI,設NDI=0,并指示Payload?Size和RV,RV可以采用默認值。
步驟102:終端反饋DTX。
該步驟是終端沒有成功接收控制信令的情況,則反饋DTX。
步驟103:基站再次發送控制信令并對數據包進行初傳。其中,控制信令中的NDI,Payload?Size,RV與前次相同,其中RV為默認值。
步驟104:終端反饋NACK消息到基站。
該步驟是終端成功接收了控制信令的情況,則終端按照控制信令中的指示接收數據包,但是,終端沒有成功接收初傳的數據包,因此反饋NACK到基站。
步驟105:基站對數據包進行重傳并發送重傳的數據包對應的控制信令。
該步驟是第一次重傳,控制信令中的NDI=0,Payload?Size與初傳的相同,而RV與前次不同,本步驟中為RV1。
之后,如果終端仍沒有正確接收數據包,則基站對數據包不斷進行重傳,其中控制信令中Payload?Size相同,而冗余版本RV發生變化,直至重傳達到最大重傳次數,如步驟106所示。如果傳輸至最大次數終端仍沒有成功接收,則將數據包交由高層處理。
進一步地,基站進行新數據包控制信令的發送,并傳輸新數據包。如步驟107所示,其中,控制信令中的NDI與前一數據包的NDI不同,NDI=1,并指示Payload?Size和RV,其中RV采用默認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976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