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流體機械、蘭金循環及其控制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97125.0 | 申請日: | 2007-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9133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宇野慶一;麻弘知;內田和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電裝;株式會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綜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04C15/00 | 分類號: | F04C1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貴亮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體 機械 循環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流體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
流動機構(110),其壓縮或膨脹在循環內循環后被加熱而成為氣相狀 態的工作流體;
儲油機構(101),其存儲潤滑所述流動機構(110)的滑動面的潤滑 油;
潤滑油供給通路(102),其通過工作流體的流動將所述儲油機構(101) 中積存的潤滑油導入所述流動機構(110)的滑動部(113c、113d);
連通路(116),其使所述流動機構(110)的高壓部(114)與低壓部 (113e、111d)連通;
開閉機構(117),其開閉所述連通路(116);以及
分離機構(144),其將供給所述儲油機構(101)的潤滑油從所述工 作流體中分離,
其中,當通過所述開閉機構(117)開啟所述連通路(116)時,所述 工作流體在流體機械的內部流動,在工作流體流動過程中由所述分離機構 (144)分離出的潤滑油積存在所述儲油機構(101)中,并對滑動部進行 潤滑,之后,所述連通路(116)被所述開閉機構(117)關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機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離機構(144)設置在所述連通路(116)的下游區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機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離機構(144)設置在所述連通路(116)的上游區域。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 控制機構(52),該控制機構(52)控制所述開閉機構(117)的工作,執 行降低所述滑動部(113c、113d)的滑動面壓力的滑動面壓力降低模式,
在所述流動機構(110)起動時,當發動機(10)的冷卻水溫超過規 定溫度時,所述控制機構(52)開始所述滑動面壓力降低模式。
5.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 控制機構(52),該控制結構(52)控制所述開閉機構(117)的工作,執 行降低所述滑動部(113c、113d)的滑動面壓力的滑動面壓力降低模式,
在所述流動機構(110)運轉時,如果內部流動的所述工作流體的循 環量超過規定量,則所述控制機構(52)結束滑動面壓力降低模式。
6.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 控制機構(52),該控制機構(52)控制所述開閉機構(117)的工作,并 執行降低所述滑動部(113c、113d)的滑動面壓力的滑動面壓力降低模式,
在發動機(10)停止后,當點火開關開啟后的所述流動機構(110) 的起動次數達到規定次數以上時,所述控制機構(52)不執行所述滑動面 壓力降低模式。
7.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 控制機構(52),該控制機構(52)控制所述開閉機構(117)的工作,并 執行降低所述滑動部(113c、113d)的滑動面壓力的滑動面壓力降低模式,
在自上次停止時起所經過的時間不超過規定時間的情況下,當所述流 動機構(110)被起動時,所述控制機構(52)不執行所述滑動面壓力降 低模式。
8.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 控制機構(52),控制機構(52)控制所述開閉機構(117)的工作,并執 行降低所述滑動部(113c、113d)的滑動面壓力的第一滑動面壓力降低模 式及第二滑動面壓力降低模式,
在發動機(10)停止后,當點火開關開啟后的所述流動機構(110) 的起動次數少于規定次數時,所述控制機構(52)執行所述第一滑動面壓 力降低模式,當達到規定次數以上時,執行在內部流動的所述工作流體的 循環量比在所述第一滑動面壓力降低模式時少的第二滑動面壓力降低模 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電裝;株式會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綜合研究所,未經株式會社電裝;株式會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綜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9712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煤系固體廢棄物硫污染綜合防治工藝及技術
- 下一篇:骨髓對接固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