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渦輪增壓發動機進氣歧管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92729.6 | 申請日: | 2007-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441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朱絮飛;李文兵;劉倫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B29/04 | 分類號: | F02B29/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渦輪 增壓 發動機 歧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采用廢氣渦輪增壓中冷的汽油機。
背景技術
目前,采用廢氣渦輪增壓中冷的汽油機,由于中冷器的尺寸和位置的關系,使得經過中冷器冷卻后的增壓氣體溫度依然很高。過高的氣體溫度會使氣體膨脹,導致進氣效率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帶有冷卻管路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進氣歧管,采用在進氣歧管設計的管路中引入增壓后氣體的冷卻管路,進一步降低進入發動機進氣歧管的壓縮氣體溫度,即降低進氣溫度,提高進氣效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渦輪增壓發動機進氣歧管,包括有進氣歧管諧振腔和與連接的進氣歧管氣道,其特征是在進氣歧管諧振腔下方或者上方設置一個與之共壁的冷卻腔,在冷卻腔兩端設置連接新鮮、干凈空氣的進/出口。該冷卻腔的設計長度最好超過諧振腔長度,以達到最大冷卻能力。
本發明的進氣歧管結構與現有結構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過在諧振腔上設置共壁的冷卻腔,達到利用新鮮的冷空氣對進入諧振腔的增壓后氣體進行冷卻,進一步降低進入發動機進氣歧管的壓縮氣體溫度,從而提高進氣效率。
2、采用冷卻腔和諧振腔共壁結構,還可節約材料和降低進氣歧管重量。
3、新鮮空氣來自空濾器過濾后的干凈氣體,無須另行設置冷卻源。
附圖說明
圖1是諧振腔和與之共壁的冷卻腔的剖面圖;
圖2是整個發動機進氣歧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1和圖2,在圖1中,1為進氣歧管諧振腔,2為進氣歧管諧振腔與冷卻腔之間的夾層,3為冷卻腔,4、5為來自空濾器的新鮮、干凈空氣的進、出氣口(按照空濾器布置的位置不同,4和5均可作為進出氣口,6為進氣歧管氣道,7為接口。
從圖1和圖2可見,發動機進氣歧管是在沿進氣歧管諧振腔1下沿設置一個與它平行的冷卻腔2,該冷卻腔與諧振腔共壁,即有夾層3,以保證冷卻能力的傳遞,冷卻腔2的長度超過諧振腔1長度。另在冷卻腔2兩端設置有上設置自空濾器的新鮮、干凈空氣的進、出氣口4和5,進、出氣口4和5上有接口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927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