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復雜背景下的人耳檢測及多信息融合的人耳識別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10092439.1 | 申請日: | 2007-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93540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嘉敏;王玲;李麗娜;楊奇;李以農(nóng);劉宇;莫興俊;蘭逸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8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44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雜 背景 檢測 信息 融合 識別 方法 | ||
1、復雜背景下的人耳檢測及多信息融合的人耳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復雜背景下的人耳檢測
A.通過攝像機獲取含人體側面的圖像序列或靜態(tài)彩色圖片,對圖像序列采用背景差分模型獲取其中的運動物體輪廓,用膚色模型進行人耳粗定位,再用人耳輪廓進行擬合,精確定位出人耳;對靜態(tài)彩色圖片通過膚色模型和側臉輪廓幾何特征的方法定位出人耳;
B.對步驟A檢測出的人耳圖像進行濾噪,歸一化預處理,得到標準的待識別人耳圖像;
(2)多信息融合的人耳識別
A.根據(jù)萬有引力場轉換算法得到待識別人耳圖像的勢能阱,利用勢能阱個數(shù)進行人耳粗分類;
B.同時,利用分水嶺算法對待識別人耳圖像進行邊緣檢測得到人耳邊緣信息;
C.然后利用步驟(2)B得到的人耳邊緣信息,采用HSDMHD′算法,即標準方差和邊緣線段長度差改進的Hausdorff距離算法,提取人耳特征,最后利用人耳識別方法,完成人耳識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雜背景下的人耳檢測及多信息融合的人耳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A中根據(jù)萬有引力場轉換算法得到待識別人耳圖像的勢能阱步驟如下:
首先,在待識別人耳圖像上選取一些特定像素作為測試像素,為了確保其位置都能夠圍繞待識別人耳,我們使所取的測試像素位置平均分布于圖像的四邊上;
然后,依據(jù)萬有引力場轉換算法計算出測試像素所受引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測試像素由于受力不平衡而產(chǎn)生運動,它們的運動軌跡形成一條條場線。
萬有引力場轉換算法如下:
其中ri代表施力像素的位置向量,rj代表受力像素的位置向量,P(ri)為施力像素灰度,P(rj)為受力像素灰度,F(xiàn)(rj)為受力像素所受引力合力;
最后,力場所對應的能量場達到平衡,出現(xiàn)沒有能量差異的幾個點,所有場線匯集并終止于這幾個點,這幾個點都是測試像素所受引力合力為零的點,即為勢能阱。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雜背景下的人耳檢測及多信息融合的人耳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C中采用HSDMHD′算法提取人耳特征的算法如下:
其中:
參數(shù)a表示點集A中的一點,參數(shù)b表示點集B中的一點,參數(shù)k表示加權系數(shù),S(A,B)表示點集A中一點到點集B中最遠距離的標準方差,S(B,A)則表示點集B中一點到點集A中最遠距離的標準方差,ΔN代表兩個點集間點的數(shù)量的差異:ΔN=|NA-NB|,參數(shù)t則為ΔN的加權系數(sh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jīng)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9243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強電驅動LED顯示控制電路
- 下一篇:流量可調無脈動高精度隔膜計量泵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信息再現(xiàn)方法和信息再現(xiàn)設備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介質、信息復制裝置和信息復制方法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xiàn)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xiàn)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xiàn)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xiàn)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xiàn)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xiàn)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設備、信息重放設備、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以及信息重放設備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和信息回放設備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xiàn)方法和信息再現(xiàn)裝置
- 信息終端,信息終端的信息呈現(xiàn)方法和信息呈現(xiàn)程序
- 信息創(chuàng)建、信息發(fā)送方法及信息創(chuàng)建、信息發(fā)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