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身份識別模塊IM的IP網接入認證系統、應用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92012.1 | 申請日: | 2007-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225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8 |
| 發明(設計)人: | 陸立;楊新章;林有宏;梁柏青;彭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8 | 分類號: | H04L12/28;H04L9/32;H04L29/06;H04L12/66;G06K7/00;G06K19/067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鎮江 |
| 地址: | 10003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身份 識別 模塊 im ip 接入 認證 系統 應用 方法 | ||
1.?一種基于身份識別模塊IM的IP網接入認證系統,包括耦合到各IP終端(1)的IP網(2)、移動網(3)、耦合在IP網(2)和移動網(3)之間的應用網關(5),其特征在于:
耦合在IP網(2)和移動網(3)之間的認證代理(4),該認證代理(4)能夠對用戶身份信息,向相應移動網發起認證請求;
在IP終端(1)配備讀卡設備(104),該讀卡設備(104)能夠讀取IM卡(105)中的用戶身份信息,將該信息通過IP網(2)發往認證代理(4)。
2.?根據權利要求1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網(3)包括PHS網絡(31)、GSM網絡(32)、CDMA網絡(33)、3G網絡(34)。
3.?根據權利要求2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IM卡包括PHS用戶身份識別模塊PIM卡、GSM用戶身份識別模塊SIM卡、CDMA用戶身份識別模塊UIM卡、3G用戶身份識別模塊USIM卡。
4.?根據權利要求3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讀卡設備(104)包括:讀取PIM/SIM/UIM/USIM卡信息的模塊(1042);確定IM卡類型以便根據該類型取出用戶身份信息的卡類型識別模塊(1043);用戶身份信息收發模塊(1044)。
5.?根據權利要求4的系統,其特征在于:IP終端(1)產生讀卡設備(104)讀取的卡類型的標識,將該標識經IP網發送到認證代理(4),認證代理(4)根據該標識中的卡類型所對應的網絡類型向相應類型的移動網發起認證請求。
6.?根據權利要求1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認證通過后,認證代理(4)通過IP網(2)通知終端(1)認證結果。
7.?根據權利要求1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若終端(1)在某次應用中通過了認證,當該終端在本次應用中再次請求認證時,認證代理(4)將不轉發該終端(1)的認證請求,直接將前次認證通過的結果通知給終端(1)。
8.?根據權利要求1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終端(1)注銷時向認證代理(4)發送注銷通知,認證代理確定是否向相應移動網注銷。
9.根據權利要求3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終端(1)包括IP接入終端(11)和IP應用終端(12),認證代理(4)將PIM/SIM/UIM/USIM卡作為IP接入終端(11)和IP應用終端(12)的認證標識。
10.?根據權利要求1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終端(1)通過有線接入或無線接入經由IP接入服務器(7)接入IP網(2),有線接入包括但不限于xDSL、Cable、Lan,無線接入包括但不限于WiFi、Wimax、藍牙和GPRS。
11.?根據權利要求1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讀卡設備(104)采用USB?Key、PCMCIA、COM終端硬件接口方式與終端(1)的終端硬件(101)接口,但不限于這些方式。
12.?根據權利要求1的系統在包括但不限于xDSL寬帶接入、有線寬帶接入、LAN接入、因特網應用、軟交換應用和IMS應用的應用中的應用。
13.?一種基于身份識別模塊IM的IP網接入認證方法,包括:
讀卡設備(104)從IM卡(105)中讀取用戶身份信息,并由終端(1)向耦合在IP網(2)和移動網(3)之間的認證代理(4)發起認證請求;
認證代理(4)向相應網絡發起認證請求,
其中在發起認證請求時或在認證過程中,終端將讀卡設備(104)讀取的用戶身份信息發往認證代理(4)。
14.?根據權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終端(1)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中的一種方式將認證請求發往認證代理:
a)終端(1)首先將認證請求發往IP接入服務器(7)或IP應用服務器(6),IP接入服務器或IP應用服務器將該認證請求提交給認證代理(4)或要求終端(1)重定向到認證代理(4);
b)終端(1)將認證請求發往認證代理(4)而不經過IP接入服務器或IP應用服務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9201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